圣父本尼迪克特是谁

圣父本尼迪克特又叫

圣本笃(St.Benedict)

庆日:7月11日

圣本笃是西方的隐修制度的始祖,於公元529年在义大利的卡西诺山建立了本笃会隐修院,此地后来成为西方隐修团体生活的中心。

圣本笃 於480年左右出生于Norcia(Perugia)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接受启蒙教育之后来到罗马,由於厌恶当时罗马社会浮华奢靡等败行,年仅十四的他毅然放弃所有,退居到苏比雅谷(Subiaco)的岩穴度隐修生活。St. Gregory Magnum在所写的圣本笃传中说:「敬悦天主是他唯一的渴求(soli Deo placere cupiens)。」

十多年过去了,圣本笃坚苦卓绝的独修精神感动了在他附近的隐修士,他们纷纷前来请益,请求他担任他们的长上和导师。圣本笃再三婉辞,终不敌所求,答应下山主持院务。当他发现弟兄们的生活远离正道而尝试纠正他们,严令大家谨守院规时,修士们竟由於难忍约束而起意谋害他。他们指派弟兄手持毒酒请他祝福,当圣本笃抬手在杯上划十字圣号时,酒杯竟立即破裂粉碎。圣本笃终其一生神迹不断,但在此次酒杯事件后,他离开了修院,再次回到最初独修的岩穴。

然而他十多年独善其身的修道生活毕竟到了尾声,由於许多矢志隐修的志士前来求教,他终於欣然地收留他们,把他们分组成小型的灵修团体。其后圣本笃依此形式在苏比雅谷陆续建立了十二座隐修院。

公元529年,圣本笃离开了苏比雅谷,和少数几位门徒来到罗马与那坡里中间的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他选择这座山的原因不得而知(参阅:但丁:神曲天堂篇XXII, 37),也许是和一些恩人的捐赠有关。

他天性笃实,富於实际操作的神恩,亲自带领修士们徒手砌墙、锯木,将原有的圣堂回廊改成会院团体的祈祷所;同时把剩余的空间改成修士和朝圣者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最后他还在山顶建造了圣玛尔定堂,并在山顶墓园立了一座小堂奉献给洗者若翰。也就是在这个山顶,后来成为圣本笃和他妹妹圣思嘉的墓地,这个墓地目前就位於现今大殿的地窖,也正是大殿主祭台的正下方。

除了创设隐修会,圣本笃还努力传播福音给山下平原的百姓们,他也把这个使命交付於他的隐修团体。直到今日山下的卡西诺城及其周围的二十个行政区的牧灵工作,都还是托付给卡西诺山本笃会院院长负责。

圣本笃於卡西诺山的会院中完成会规的撰写,根据Bossuet的意见,这部会规堪称为一个小型福音撮要。这部本笃会规奠定了西方隐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为「西方隐修之祖」。

公元547年,这位一代宗师年近七十,终於在Montecassino的隐修院里走完尘世之旅。圣本笃临死前,感到力气渐渐褪去,遂要求会士们把他抬到圣马丁小堂(S. Martino Oratory),他恭领圣体之后伸手向天,合眼而逝。当日是主历547年3月21日,他和妹妹两人的遗体同葬於圣堂祭坛的下方。

圣本笃不仅是工程技师和洞穴学者的保护圣人,而且当教宗保禄六世於1964年10月24日往访本笃会时宣布他为欧洲的主保,赞扬圣本笃「是和平统一的使者,西方文明的大师,尤其是信仰的先锋和西欧隐修生活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