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神化传奇》有哪些槽点?

01,剧本敷衍。

《神化传奇》用“哪吒”做宣传,但剧情还是遵循了老套路。编剧敷衍的台词不够创新,开头结尾都落入俗套,甚至让人怀疑是故意敷衍。

一般来说,预告片是一部电影的精髓。作为浪潮工作室继哪吒之后的全新力作,《神化传说》预告片采用了哪吒去姜子牙家吃饭的场景。

如果这是一部与哪吒无关的全新动画电影,浪潮工作室为什么要用全剧唯一一个哪吒的镜头做宣传呢?

这一举动不仅让人怀疑,也让浪潮工作室不再拥有构思新颖、具有创新思维的作家阵容。

到目前为止,浪潮工作室一直在消费《哪吒》,并恶意推广这部电影。

据说《神化传奇》可以与《哪吒》相提并论,但迄今为止,许多观众都表示非常失望,觉得它不像是原工作室。

一部成熟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够立得住自然需要优秀的剧情和经典的台词。

就台词而言,与《石戈》《哪吒》的经典台词相比,“我的人生由我做主。”英雄的雄心和抱负。

事实上,《神化传奇》的“你为整个生命而战,我来保护你”确实有点油腻和做作。就连网友不断的抱怨,也不过是一个中年油腻大叔的简单抱怨。

就剧情而言,《神化传说》对大世界的构想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对于动漫作品来说,世界观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基石。动画中的全景通常显示世界观。

当世界观设定在城市中时,它就被称为城市。而当它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时,它将展示另一个世界的风景。

不同的世界观会展现不同的景观和建筑。

在《神化传奇》中,神化的整个模式都变了,神化的初衷全都变了,每个人物的前因后果都变了。

披着《封神演义》的外衣,里面却在讲西式童话。

大佛在元初被黑化,姜子牙是弟子们临时收来封神的工具。鸿钧早已联手,可以出来惩罚弟子了。

从一开始,佛陀就跳出了三界,他仍然可以像鸿钧所说的那样受到惩罚。

十二金仙的真人形象被描绘成可怕的蒙面人。既然挂着本尊的名字,观众不应该要求尊重原著吗?

1600人的团队大概需要4年时间打磨,画面、视觉效果、中国元素都没得说。

故事设定过于简单,节奏感不强估计是用户看哪吒最大的槽点。

我认为浪潮工作室的方向是错误的。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只有拍一些高端精彩的武打片段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忽视支撑动画的情节和世界概念是没有好名声的,肯定会招来责骂。

不要总是把我们的观众当傻子。

02、情感投入差

看完电影后,许多网友一致觉得:“我知道导演是在煽情,但我不能哭,甚至想笑。”

与哪吒热情饱满的情感输出相比,《神化传说》的情感输出简直令人尴尬。

个人认为是哪吒带来的成功输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导演只是在剧中胡说八道、喊口号。

对情绪的描写很少,可以说基本上就是预告片里的几句话。

《哪吒》对人物个性和身份的无形刻画非常成功。比如为李夫人铺平道路。

在电影中,当李夫人出现时,他咬着一只鸡腿,非常自豪地说话,并亲自与怪物战斗。

我从来没有在我丈夫面前软化过自己的语气。只有在面对哪吒时,觉得自己拜佛幼稚的李夫人才轻轻地和哪吒踢毽子以示安慰。

有爱心的孩子是渴望的,非常关心孩子,并希望保护孩子的形象。

另一方面,《神化传奇》缺乏人物伏笔,很多口号式的金句根本就是在呻吟。

沈对姜子牙的崇拜、姜子牙对的保护以及小九对姜子牙的依赖显然过于生硬。

如果“哪吒”是一个刚出炉的夹心面包,它让人感觉柔软可口;那么毫无疑问,《神化传奇》就像一个隔夜的蔬菜球,难以下咽。

03、角色表现不一致。

通过姜子牙的台词,说明四象并不是大战中对抗九尾狐的重要战友。作为一种古老的野兽,超自然的力量是怪物无法比拟的。

然而,我失去了徐静宫的庇护,因为我跟随姜子牙到北海保护整个生命,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更可爱了。

失去神力的四象除了会飞之外,基本上都是废物,这一点从鬼化骨龙之战中可以得到验证。他们被九尾狐扔出去时晕了过去。

九尾狐第一次出现在战争中时,在关键时刻,四相神功突然回归,就像给九尾狐挠痒痒一样。结果被九尾狐挠死了好几次。

这时画面中没有了眼泪,音乐开始了,大家都在怀疑是导演的记忆还是自己的问题。

除了四不像之外,还有一个工具人沈曼·包公,他有很多场景,但无法识别自己。

作为一个漫画人物,沈包公在剧中是姜子牙的弟弟。

在三界都唾弃和背叛他的时候,沈包公义无反顾地支持姜子牙,让人觉得沈包公是正义和善良的化身。

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主角太少了,所以导演认为在需要煽情的地方,我们需要使用沈包公,在需要台词来解释环境的地方,在需要沈包公和比较人物的地方,沈包公都会出现。

那是导演的工具人。

既然你把姜子牙视为偶像,一个反生命的英雄,为什么你总是想带他远离危险,把他带回徐静宫?当人们要去追寻真相时,你为什么阻止他离开北海?

你只是一个狂热的粉丝,元始天尊的底层徒弟。你有什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