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专业知识二:镜头形态解读

让我们继续我们最后的学习。......

本期讲座:镜头形式

1,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这个最容易理解,就是相机不改变机身位置,没有运动时拍出来的画面。

严格固定镜头是静态构图的单镜头,只有人物调度变化,没有摄像机的参与,基本构图形式不变;相机变焦或抖动而相机位置保持不变的运动拍摄镜头,严格意义上不是固定镜头。

长固定镜头——完整记录一个场景和一个角色的动作过程,具有客观性,没有任何引导和评价。

短固定镜头——更重要的细节和过渡环节都有讲解,信息清晰。近景系列的场景经常被用来建立镜头的节奏。

2.运动镜头

动态拍摄:在拍摄过程中移动相机,使画面中的人物始终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拍摄方法。

动作镜头不仅给画面增添了运动感,也使影片有别于其他艺术造型特征,脱离了戏剧的审美特征,再现了人们观看时眼睛的运动形式;使画面获得三维空间感,也使动作获得更大程度的真实再现。

平底锅

云台镜头:相机位置不动,使用三脚架和云台拍摄方向可以改变的功能,机身上下左右变化。

拍摄移动的物体时,可以将物体保持在一个画面内;当角色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平移可以始终使他保持在画面构图的中心,从而显示角色主要运动的状态和细节。

(1)环境空间平移和图形平移

环境空间的平移主要基于全景和全景。在史诗电影拍摄中,全景的平移常用来表现场景的宏大,也可以在一个镜头中表现战争中的对立双方。

室内小环境的规划具有强烈的主观观点,常用来表达人物对环境的观察和探寻。

人物平移的使用: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平移,显示场景中逻辑关系的平移;平移的对话场景往往具有很强的交流感,对话双方交流频繁,反应迅速。

(2)快速平移和慢速平移

快摇镜头常用作两个镜头之间的过渡,强调起始帧与左画面画面的内在联系;造成视觉冲击,具有突然的、意想不到的、惊人的视觉效果,强烈的表达效果。

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过渡的方式,就是两张图的效果就像快抖一样。

慢摇常用于描述大型场景的场景比例。当经过的物体具有某种相似的属性时,就能产生积累和升华的情感效果。

(3)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

平移除了表现空间的广度和尺度,还能在运动中再现主题状态,模仿人的主观视线,就像生活中人在原地跟踪观看一样。

垂直平移可以在画面造型中表现空间的高度和深度,结合滚动或横移运动表现空间的广度,是塑造画面空间的典型手法,也适用于表现人在垂直方向的观察视线。

推镜头

推镜头:沿相机光轴向前移动的特写拍摄方式。画面范围越来越小,呈现出进入某个领域的感觉。

符合一个移动的人物关注环境中的景物的观点。

符合人对固定位置的物体的视觉注意。

符合导演和摄影师想要强调的一个注意力中心和表演中心的视点特征。

具有从整体到局部,从环境到细节突出一个部分,一个细节的作用。

常用于电影或场景的开头,将观众带入故事中。

(1)输入大范围的场景或景色。

案例:希区柯克的电影经常使用开头(城市建筑——一栋建筑——一扇窗户)。

(2)强调重要细节,促进叙事。

在表达结果即将发现什么的时候,切一个大特写会强调发现的突然性,但匀速推镜头会表现出逐渐的发现和揭示,让观众有时间自己去发现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案例:《精神病患者》中,玛丽安拿着老板让她存进银行的钱,试图据为己有,然后逃跑。镜头故意“推”了三次。

③用于剧中的人物

表达和揭示人物的内心状态。

提醒观众,画面就像一个越来越大的主体。

对人物有意的“推”,强调的是人物此刻的某种状态和思维,常用来暗示其思想动机和下一步行动。

案例: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影片中,我们经常使用推镜头来表现凶手的面部表情,强调人物在遇到杀人环节之前的心理活动。

拉镜头

拉镜头:一种沿着相机光轴来回移动,画面范围越来越广的拍摄方式。

画面中的主体从单一到多重,从只拍一个物体到拍更多物体。

和“推镜头”一样,它揭示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常用于影片结尾,作为镜头的结论和情感的升华。

它通过镜头的后退来展现未知的、令人惊讶的事物,因此可以作为幽默的镜头,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悬疑片、恐怖片中。

3.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摄像机向各个方向移动。

从拍摄技术上,移动镜头可分为:轨道车移动拍摄、摇臂移动拍摄、手持摄像机移动拍摄、航拍、特殊移动镜头设备拍摄等。

跟踪拍摄

跟随拍摄:镜头跟随移动的人或物的拍摄方法。

按位置关系分为:前跟、后跟、侧跟。前跟镜头强调运动主体的运动状态,后跟镜头加强跟踪视点,常用于恐怖片。侧跟镜头动态画面最强。

意味着视点和画面主体同步变化。

镜头晃动产生的纪实感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只是再现了人们对陌生环境的迷茫凌乱的主观感受。

轨道车水平移动拍摄

轨道车水平移动拍摄:简称“平移拍摄”,摄像机放在轨道上水平移动。

会带来画面角度、方向、景物、构图的不断变化,视觉内容丰富。

既能表现完整的空间,记录和跟踪运动,又能丰富视点位置的变化。

高空摄影系统

高空摄影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移动镜头系统。摄像机由四根电缆悬挂在空中,每根电缆都由计算机远程控制。

可以实现全景俯瞰拍摄。

可以实现从细节到前景的场景跳转和一个镜头内丰富的三维(横向、纵向、深度)空间关系展示。

给观众以飞越现场等新颖的视角(常用于体育赛事和大型电视文化节目的转播)。

4.长焦距透镜

长镜头:一种不间断地拍摄完整场景、事件或记录完整连贯动作的方法。

由若干个长镜头组成的有意义的段落称为“长镜头段落”。但需要注意的是,长镜头的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一些看不懂的图像或空洞的表达。

纪实长镜头:最早的形式,强调时间的真实性和与事件的同步性,再现时空的完整性。

客观而超然的观察者的观点。

纪录片长镜头充满了不可预测的视觉元素,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观众在观看时需要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影片进行交流。

叙事长镜头: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叙事目的更明确。

镜头移动和人物调度都有明显的意图,画面视觉内容的变化富有戏剧性。

能很好的揭示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长时间镜头

时间长镜头:这种长镜头不呈现强烈的戏剧冲突,不介入现场发生的事件,只从远处记录。

侯孝贤的《时间长镜头》往往以固定的方式拍摄生活场景,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故事。镜头像是时间的见证者,展现了那些平凡却又非常感人的世道。

需要观众对现场的魅力有感性的声音,能够进入审美的观看层面。

5、现场调度

场景安排:将一个动作“上演”或“放到场景中”。

场景调度所涉及的元素,包括人物的上上下下,人物的位置移动,人物的空间关系变化,都是与演员相关的空间变化形式。

(1)描述场景的空间关系,强调演员的表演。

使画面中同一空间的人物建立联系,向观众传达必要的空间信息,强调关键演员的表演。

(2)引导和强调戏剧

移动镜头和人物位置的变化,必然会在场景中带入新的叙事信息,打破画面原有的平衡。这时候,排期就成了突破影片扁平化、在同一空间划分表演场地、呈现因果关系的主要手段。

反复调度也能强调现场的气氛。

(3)场景调度的类型

角色调度:演员通过动作在场景中移动,改变自己在画面中的位置,包括演员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调度变化。人物调度主要分为五种:横向调度、深度调度、纵向调度、循环调度、综合调度。

摄像机调度:摄像机移动而人不动的一种调度方式。因为镜头调度是镜头的移动,主体保持静止,所以镜头的移动就成了画面视觉内容变化的明显因素。这种方法具有暗示性和指导性,有一定的目的或意义。

人物和镜头的综合调度:保持镜头和人物在运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维持观众对场景的真实感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