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是如何定价的
编者按:近期,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这其中有多种原因。既有来自基本面的因素,如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美国以及世界有些地区的灾害性天气引发粮食产量下降所致,也有市场对发达经济体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而最重要的是与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有关。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专题,希望对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两种方式
期货定价主要适用于可以进行标准化合约处理的大宗商品,但是如果不能对交易数量和质量以及交易时间作出标准化的规定,那么只能通过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双方通过商业谈判来确定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期货市场首先确定大宗商品的期货合约价格,从而为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提供价格基准。在这种方式下,期货市场成为大宗商品定价的关键。另外一种是大宗商品主要的供需双方通过谈判来确定基准价格,在这种方式下,供需双方的市场结构、实力大小,甚至谈判技巧都会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国际上大部分大宗商品如农产品、金属、能源产品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定价的,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逐渐形成了各个基于期货市场的定价中心。如铜、铝、铅、锡等金属的价格主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确定,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确定,原油等能源的价格主要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确定等等。期货交易有助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发现,但也加剧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期货市场参与交易的人数众多,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通过公开竞价取得的期货价格能够较为合理充分地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预期走势,这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交易效率。然而,由于期货交易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加,投机因素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变得日益活跃,这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期货定价主要适用于可以进行标准化合约处理的大宗商品,但是如果不能对交易数量和质量以及交易时间作出标准化的规定,那么只能通过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双方通过商业谈判来确定价格。与期货市场相比,谈判定价方式涉及的市场参与主体不多,更容易受到供需双方关系的影响,这方面最突出的案例就是国际铁矿石的定价。
谈判定价的代表:铁矿石定价机制
从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来看,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交易主要以现货贸易为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铁矿石贸易不断扩大,铁矿石供需变得日趋紧张,铁矿石的供需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纷纷增强了铁矿石的谈判力量,铁矿石的谈判机制逐步确定下来,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铁矿石的年度定价长协机制。年度定价长协机制是指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开始,由国际上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商和需求商经过谈判协商确定下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一经确定,交易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下一年内执行,其他铁矿石供应商和需求商则对这一价格进行确认并跟随。年度定价长协机制有利于国际上的铁矿石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铁矿石供应商来说,稳定的铁矿石价格可以确保其矿山投资获得良好合理的回报;而对于铁矿石需求商来说,通过稳定铁矿石的供应渠道,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这也保证了下游产品(如钢材)的价格稳定。然而从2010年起,年度定价长协机制开始瓦解,国际铁矿石定价转而实行季度定价机制。从2010年3月份起,以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为主的国际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先后宣布放弃铁矿石长协机制转而实行季度定价机制。季度定价机制改变了以往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模式,同时在定价基础上采用指数定价,即每一季度的价格确定以上一季度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作为基础。由于定价周期更短也更加灵活,这导致铁矿石供应商在价格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这一定价方式也由于议价周期的缩短使国际上铁矿石的价格波动变得更加频繁。从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来看,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从供给方来看,由于铁矿石具有易囤积和储藏等特殊属性,使得卖方不会因为惧怕铁矿石积压而急于出货,所以供应商相比需求商来说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全球铁矿石的供需格局来看,相比需求方,供应商相对更加集中。例如上面提到的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的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的比重已超过70%,从而使得它们在铁矿石的议价上具有较大的主动权。从市场结构上看,国际上铁矿石的需求商不如供应商那么集中,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较为分散。此外,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各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也会对铁矿石的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铁矿石的价格变化。由于铁矿石特殊的产品属性和定价机制,使得金融资本很难有机会对其进行炒作,供求关系是决定铁矿石价格最重要的因素。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定价机制与影响因素
建立一个国际化、具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成为一个经济体影响大宗商品定价的关键。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定价的,因此,建立一个国际化、具有较大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成为一个经济体影响大宗商品定价的关键。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期货交易所都集中在欧美发达经济体,如美国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欧洲的伦敦期货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等,这使得发达经济体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期货市场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要建立某种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并对国际定价产生一定影响,这要求该国或地区能够大量生产或大量消费或大量贸易、中转与集散该种商品,因此,期货市场的建立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供求关系规律仍是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主要因素。以食品为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2012年7月之后,该组织编制的食品价格指数不断上升,9月食品价格指数已攀升至216,接近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期间的水平。本次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所带来的负面供给效应造成的。今年夏季,美国中西部遭遇严重旱情,导致大豆、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下降。由于美国中西部是美国甚至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直接推动了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飙升。除现货市场的支持外,期货市场的建立仍需其他支持条件。期货市场的建立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开放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全球资本进入该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形成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基准贸易价格。此外,期货市场的建立还必须具有健全的金融、法律、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基础。(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延伸阅读
金融和货币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除了供求关系等基本面外,金融与货币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定价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作为标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此外,由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金融投机与炒作也放大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长期来看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美元贬值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元升值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这在期货市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元的汇率波动又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如受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终落地的影响,截至2012年9月14日,美元汇率指数相比8月底贬值近3%,而在同一时期,大宗商品价格高歌猛进,9月14日,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至320.9点,较8月底上涨3.66%。随着全球资本流动的加速,大量资本涌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这些资本一方面活跃了大宗商品的市场交易,但同时也加剧了金融投机和炒作,成为大宗商品市场不安定的因素。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9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金融投机行为已成为石油、初级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源。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金融投资者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参与比例从不足25%已经上升至超过85%,在交易所交易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量比实际产量已经高出20至30倍。因此,该机构警告称,随着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无法体现实际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实体经济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