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陷
天坑与地陷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于天然形成,而另一个则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在其中。天坑是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地陷是一种天灾人祸的表现。天坑是一种在喀斯特地区出现的特殊地形,这种地形一般是以深坑状出现,四壁陡峭口径与深度均可达数百米,底部通常与地下河相连,即便没有地下河,也应该有曾经存在的痕迹。一般来说这种地形在以前被称之为喀斯特漏斗,在01年被我国地理专家命名为天坑,得到了国际地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之后便作为这种地形的通用名称使用。天坑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塌陷,另外一种则是冲蚀。塌陷型天坑占据了目前已知天坑数量的绝大多数,这种天坑一定与地下河有关系。由于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作用以及动能,导致岩层不断的崩塌,进而导致地表塌陷,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冲蚀型天坑则更加稀少,需要在特殊的水文地理以及漫长的历史演化后才能形成。仅就数量而言,形成原因参考价值太少,所以不再赘述。总的说来,天坑就是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具有独特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同时也它们的形成具有相当规律。而地陷则与天坑属于两种现象,地陷属于一种地理灾害,有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为引起的,只有极少数是由于地下水冲蚀土层而导致发生。大多数地陷都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只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现象,并不像天坑那样是物理与化学联合作用。甚至就连规模上地陷都远远不如天坑,而且地陷的发生也不具备规律性,很大程度上都是偶然发生的灾害现象。在现代社会频繁的工程活动,公路上超标负荷以及超过标准范围内抽取地下水等地下资源等活动,都导致了地陷这一现象的频繁发生。?
所以从形成原因,规模大小上来说,天坑与地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地理现象。天坑对地理研究有很大作用,而地陷则提醒人类要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