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日本明成皇后?如题 谢谢了
明成皇后,即朝鲜历史上的闵妃,本名闵紫英或译闵慈英,骊兴人。她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朝鲜历史上女性掌权的延续。1897年,高宗李熙宣布脱离中国清朝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生效,“大韩帝国”亡于日本)。李熙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后”,故亦称“明成皇后”。另外袁非有同名小说《明成皇后》,韩国有电视剧《明成皇后》,导演尹昌范、申昌石。 人物简介 闵妃是朝鲜王朝高宗之王妃,纯宗之母,本名闵慈英。1851年阴历九月廿五生于朝鲜半岛京畿道骊州近东面蟾乐里,骊城府院君闵致禄的女儿。 1866年(丙寅年)被册封为王妃,史称闵妃,行家礼于汉阳的云岘宫(兴宣大院君之府第)。 高宗幼时即位,其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动荡。过程之中闵妃与亲日之改革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至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之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绪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领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玉壶楼弑杀闵妃,并焚毁其遗体,并胁令高宗废她为庶人,直至两年后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行称帝,才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后,并厚葬于南杨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于闵妃(明成皇后)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所以深受韩国后世人民欢迎。韩国的后世史家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 编辑本段生平详解出身和入宫 闵妃(明成皇后),名闵慈英。佥正赠领议政骊城府院君纯简公闵致禄的女儿。朝鲜哲宗二年九月廿五日(1851年10月19日)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蟾乐里。八岁时父母双亡。1866年,高宗十五岁时,朝鲜王朝为其选妃(朝鲜国王的正妻只称“妃”)。闵慈英出身贵族但却是孤儿,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复杂的政治背景,正合国王的生父兴宣大院君的心意,兴宣君出于与当时的大王大妃赵氏争权的目的,选择了闵慈英,册封她为王妃,史称“闵妃”,这年她十六岁。 政坛博弈 闵妃为人严谨很少奢华,入宫之后极少娱乐消遣。高宗与闵妃起初很合不来,终日花天酒地。而闵妃则终日在书房内读书学习,据说她后来熟读中国诗书。闵妃入宫三年后才得到高宗的关爱,虽然没有父母做靠山,但她却能发展自己的势力。 二十岁起,闵妃就积极参预政治。引起摄政的兴宣君不满。闵妃为高宗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时,兴宣君与闵妃的矛盾公开化,指责闵妃不能给高宗生育健康的继承人,打算立高宗与另一个宫人生的儿子为世子。 闵妃一方面联合高宗竭力反对此事,一方面利用朝野上下对兴宣君一些政策失误的不满,策动自己的势力反击,以国王“亲政”的名义逼迫兴宣君交出大权。 1873年,兴宣君被迫隐退,二十二岁的高宗“亲政”,高宗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性格软弱,朝政就渐渐被闵妃把持。后来闵妃将为高宗生子的宫人和那个儿子驱出宫外,贬为庶民。不久后,那孩子就死了。有人认为是闵妃策划。闵妃为高宗生的前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只有第四个儿子李拓存活下来,就是后来的纯宗,李拓出生不久,高宗下旨将其立为世子,闵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参预朝政 兴宣君摄政期间对内打击外戚势力、查封书院、重建景福宫企图重振王权,对外顽固坚持闭关锁国,禁止天主教在朝鲜的传播,多次击退法、美等国的数次武装入侵。 闵妃掌权后,重用自己的家族成员,排斥兴宣君势力,两派互斗不断。1875年,日本制造“云扬号事件”开始武力威胁朝鲜开国。面对日本的入侵,闵妃推行开国政策,1876年,朝鲜王朝被迫与日本缔结《江华岛条约》,朝鲜国门被打开。面对日本的侵略威胁,朝鲜王朝政府接受中国的建议,推行开国政策,又与多国签订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以牵制日本势力。闵妃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她请来日本顾问,建立新式军队。这一过程中,闵妃与亲日的改革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1882年7月,朝鲜大旱,人心浮动,兴宣君利用旧军人对新军和贪官污吏的不满,策划了壬午兵变,起义军民抢夺武器、捣毁贪官家宅、烧毁日本公使馆、冲入王宫杀死贪官闵谦镐等人,闵妃化装成宫女逃出宫外,避难忠州。高宗请兴宣君主政,兴宣君第二次上台。闵妃向清朝政府求援,清政府为防日本借机入侵朝鲜,决定依制出兵朝鲜。兴宣君复出执政33天后被袁世凯设计诱捕,被带到中国的天津幽禁3年。9月政局明朗,闵妃在清军护卫下回宫。闵氏外戚集团重新执政。 1884年,开化派金玉均等人在日本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颁布改革行政机构的新政纲,并宣布与清朝断绝关系,史称甲申政变。应闵妃集团的请求,袁世凯率清军平乱,闵妃重掌政权。 1894年,朝鲜自称东学党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全国,朝鲜政府又不得不向清朝求援,早有准备的日本也趁机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兵朝鲜,欲借此机会挑起和中国的战争,所以在朝鲜局势平稳后仍拒不撤兵,反而在当年7月,包围朝鲜王宫,拘禁国王高宗和闵妃,拥兴宣君掌权。以他的名义宣布与清朝断绝关系,废除之前签订的条约。中国在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中失败,失去了对朝鲜宗主国地位。 失去了清朝的保护,闵妃转而推行亲俄路线,试图借助沙俄的力量重建势力,因而引来了日本人的报复。 1895年10月8日清晨,日本人把大院君挟持到王宫,挥舞着日本刀在宫中一边杀人一边找高宗夫妇,后来在玉壶楼搜出闵妃并杀害了她,侮辱其尸体之后将其烧毁。据说,还把残骸被丢进水池灭迹,史称乙未事变。高宗事后逃往俄国公使馆。 有两个外国人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证人,一个是当时在宫中的美国军事教官,另一个是俄罗斯技师。两人向外通报了事件,在汉城的各国公使强烈抗议日本的行为。日本政府慌忙把这些凶手召回,但只是做了个形式上的审判,凶手们被判无罪。日本国民还把他们当成凯旋的将军来迎接。根据日本作家角田房子所著《明成皇后——最后的黎明》记载:明成皇后被杀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残忍、野蛮事件,暴徒们高喊着“闵妃在哪里”冲进宫中,在一群被吓呆的宫中女官中,他们选出两名美貌者残忍杀害,其中一人在太阳穴处留有出过天花的痕迹,他们认出就是闵妃。杀人者中的一人后来承认那是非常残暴的行为,杀害明成皇后之后又对她的尸体施以了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暴行。 相关年表 1863 朝鲜哲宗去世,无子,十二岁李载晃继位,是为高宗,由生父李罡应襄政,称兴宣大院君。大院君政权由此成立。 1866 高宗大婚。闵致禄十六岁女儿闵慈英,册封为王妃,是为闵妃(后追谥为明成皇后)。 1868 获高宗宠爱的李尚宫诞下一子。 1871 朝鲜王朝饱受空前的内忧外患。闵妃得子,却年幼夭折。闵妃说服高宗亲政,朝野掀起倒大院君风潮。 明成皇后剧照 1873 高宗年满廿一岁宣告亲政,大院君被迫隐退。 1874 闵妃又得一子(即后来朝鲜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纯宗) 1875 日本制造“云扬号事件”开始武力威胁朝鲜国。 1876 日本威逼朝鲜王朝缔结《江华岛条约》,朝鲜国门打开。后再签订《日朝修好条约》。 1882 朝鲜大旱,人心浮动,军人起事,是为“壬午军乱”。大院君利用局势袭击闵妃,闵妃扮成宫女避难忠州。高宗请大院君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清朝政府为防日本借机入侵朝鲜,决定依制出兵朝鲜。大院君复出执政33天被囚。9月政局明朗,闵妃在清军护卫下回汉城(首尔)。朝鲜政府再次改组,闵氏外戚集团执政。 1883 法国夺取中国藩属国越南,清政府从朝鲜撤出部分军队应战,仅留袁世凯驻守朝鲜。 1884 日本支援开化党发动政变,惨杀朝鲜重臣多人,是为“甲申政变”。驻朝的袁世凯镇压,开化党执政三天垮台。中日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天津条约》,中日***管朝鲜。为牵制日俄,李鸿章促朝鲜开放门户,以夷制夷。 1885 朝鲜请清政府派遣外务顾问主理洋务,李鸿章派其幕中德国人穆麟德往朝鲜国。不意穆为沙俄收买,向闵妃集团鼓吹朝鲜“引俄拒清”。李鸿章发觉后,立即罢斥穆麟德。为牵制闵妃,李鸿章下令放还大院君。大院君在袁世凯护送下乘北洋水师军舰返朝鲜。 1894 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依惯例请清军平乱,日本不请自至。后起义军议和,日本拒绝撤军,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利,日本对朝鲜加大压迫,要求朝鲜政府按日本方案改革,逐华兵、废华约,朝鲜政府拒绝。日军包围朝鲜王宫。朝鲜亲日派密谋推翻闵妃政权,由大院君重新执政。日军攻入朝鲜王宫,将高宗和闵妃软禁,随后成立亲日派政着手改革。史称“甲午更张”。 1895年1月 在井上馨的压力下,高宗率世子、宗亲大臣赴太庙向列宗列祖誓告“独立”。 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式宣布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权。中国退出朝鲜,闵妃失去靠山后,谋求接近俄国抗日。日本开始对闵妃动杀机。 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极其残忍手段杀害闵妃,史称“乙未事变”。 1896 日本逐渐侵夺朝鲜独立和主权。2月高宗逃进俄国驻朝公使馆,一年后才返王宫。 1897年1月 高宗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年号光武,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 1898 大院君去世。 1906 日本设置朝鲜统监府,任命伊藤博文为第一任韩国统监。 1907 日本迫韩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朝鲜半岛变为日本的保护国。高宗被迫退位,纯宗登位,改元隆熙。 1909 伊藤博文被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身亡。 1910年8月22日 日本迫使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10月1日,统监府改为朝鲜总督府,开始对朝鲜半岛长达35年的全面殖民统治。日本封纯宗为昌德宫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为德寿宫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