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游第四天 梅里雪山-盐井-芒康
路程:梅里雪山-盐井-芒康
梅里雪山的最高峰是卡瓦格博峰,根据藏族传说,卡瓦格博原来是一个九头十八臂的凶神,后被教化,统领边地,福荫雪域,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
今天早晨,早早的爬到酒店最高的观景平台,去看日照金山,去感受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的守护神山。
虽然自认为起了个大早,但是等我赶到楼顶平台,看山的人已经排好了队列.
厚重的云层遮盖了四周的山峰,整个画面都黯淡深沉下来。忽然,一阵风,在天空左上角撕开一个小口,露出一个山角的呲牙儿,然后给它一个高光,山尖儿立刻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美丽极了.
司机师傅跟我们说,不是每位游客都能见到梅里雪山的真容,甚至有人为了一睹其芳容,在此地住上一周,也未能如愿. 看来我们都是幸运儿。
离开飞来寺酒店,沿着山路有一个转盘,非常的漂亮,于是在此照上一张照片,算是对梅里雪山之行的留念吧.
其实,梅里雪山从来没有人登顶.
这里有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1990年12月21日,中日登山队试图第一次攀登此峰. 突击队5名队员到达海拔6470米的高度,距顶峰垂直距离仅240米。突然,气温骤降,暴雪来袭,日本队员在日记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脸躲在一大块很厚的云层中。我们坚持不住了,准备往下撤。”
结果晚上风又停住了,月光照亮了下撤和登顶的路,登山队大难不死,又看清楚了最后的地形,回到三号营地休整的登山队,决定再次冲顶。
与此同时,登山队逼近峰顶的行为强烈冲击了藏民的信仰,成千上万的藏民甚至在飞来寺向卡瓦格博祈祷:“是时候施展神威了,将自大的登山者驱赶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
1990年12月29日开始,连续的暴雪将登山队困在三号营地,他们与大本营的联络时断时续。1月4日早上,天空突然放晴,但三号营地的位置被彻底掩埋,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至此,中日友好登山队的17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
从1987年到1996年,梅里雪山先后迎接过9次攀登探险,都失败了。其中有4次是中日联合攀登,有1次是日本单独攀登,有4次是美国队攀登。因为不想再造成伤亡,也不想再伤害当地人的感情,2001年当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攀登卡瓦格博神山。
作为比珠穆朗玛峰低2000米的山峰,为什么卡瓦格博这么难攀登呢?
原因在于这里的特殊气候。卡瓦格博的冰川是最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其南北走向的山势与东西走向的孟加拉湾水汽相交,形成神秘莫测、瞬息万变的气候。前一秒风和日丽,瞬间便狂风暴雪、冰塌雪崩。
离开了令人神往的梅里雪山,迎面就撞见一条小河,河水泛着泥土,灰不溜秋的沿着山谷流下来.
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哪条大河的支流,亦或是不知名的小河沟,问过司机师傅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澜沧江.
眼前的这条小河,居然就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流经中、柬、老、缅、泰、越六国的澜沧江,在下游它的名字叫湄公河,河流全长4900千米.
真的让人惊诧不已.
沿着澜沧江开了100km,就来到了下一个景点。
这个景点,记得央视曾经出过一个纪录片,藏民们在澜沧江边,打卤水井晒盐,当时还觉得非常新鲜.
今天正好路过此地,就转过来参观一下.
澜沧江的两岸,排列着很多架在岩壁上的盐池. 一边是藏民的盐池,出产桃花盐,另一边是纳西族的盐池,盛产雪花盐。
澜沧江其实是一条淡水江,但是河岸边的井里居然能打出来卤水,真的非常神奇. 于是人们就就地晒盐,因为江岸陡峭,人们就因地制宜,搭木架子晒盐。
在盐池边的水洼里四处可见晶莹剔透,已经蒸发好的雪花盐.
不同盐度的水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盐池由木材层叠搭起,上面覆盖上红泥就能晒盐了。盐水有时会透过红泥,再钻过红泥下的木架,经年累月的滴下来,形成了如冰挂般的盐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丽极了。
离开盐井,车辆在山间的道路上一路盘旋,穿过了海拔4400米的红拉山垭口。 海拔越来越高,森林慢慢过渡为高山草甸. 从高处望下去,平坦的草甸被森林包围、分割,泛着绿,也范着黄,远山和白云范着深蓝,静谧而安详,这可能就是天堂该有的样子了吧?
今晚就住在芒康附近的如美村附近,这个小地方紧挨着澜沧江,开门就是大江,近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可惜小镇太小,我出去转了一圈,也只花了10来分钟,即缺乏人烟,又偏僻荒凉。
记得有人在网上调侃,说中国最荒僻的城市是德令哈。我觉得这个小镇还真有点德令哈的感觉,著名诗人海子不是有一首和德令哈有关的诗吗?用在这里,可能正合适: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