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管理的漏洞有多大

2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户口管理的漏洞有多大》的深度调查报道,文章披露,上世纪90年代卖户口风潮留下大量隐患。吉林靖宇县有个规定,每个民警都有10个卖户口的指标任务。3000元一个,200多个民警很快完成了指标任务,卖了几百万元。《新京报》2011年也报道,湖北省郧县在上个世纪90年代购买“农转非”户口的人达一两万个,收入达两千多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办公厅曾专门下发《通知》,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以“集资办农业”“振兴经济”等为名,公开标价向群众出卖城镇户口,对这一错误做法予以立即制止和纠正。

但尽管中央三令五申,“靠户口吃户口”的歪风邪气还是流窜到今天,而且变本加厉起来。2月1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一名叫徐敏的女商人承认曾花钱办理了包括江苏在内的四个省的户籍。这一消息得到警方证实。

“卖”户口,这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曾经被一些地方当作搞活经济的手段。户口值钱,户口变现,于是成为权钱交易的一个“地下市场”。好一点的,是进入了派出所的小金库,坏一点的,是进了个人的腰包。这样的变质细胞,一旦遇到房地产暴利的躯体,不可避免地诞生了“房妹”“房姐”“房媳”这些多户口的妖蛾子。

漏洞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腐败就有多严重。以户口资源牟利,是公权力不受社会制约的弊端之一。它的发生乃至广泛存在,重创社会正义。有的大学毕业生为孩子在北京合法落户受尽层层审查,“房姐”“房媳”们却毫不折腾地就怀揣了京城户口,如此下去,谁还会相信户籍管理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还户籍管理一块净土!各地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应该立即展开户口管理大调查,对弄虚作假办理的“重人重户”等违法案例进行严肃清理整顿,对涉案干警该抓的抓,该开除的开除,该罢官的罢官。各地人大应该就此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监督有关清理工作,并在年度审议政府工作时一一对照。这项工作如果一阵风,走过场,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