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吒形象和精神内核的转变有哪些关键节点?
我以为我能得7到8分。哪吒:恶魔之子的诞生
几乎完全抛弃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背景故事的细节,只借用了主要人物如李璟、太乙真人、敖丙等。影片力求达到大众所期待的“哪吒”精神,即自《好大一片海》以来现代人对这一形象的寄托——不服命运、似火的叛逆精神。
当一个神话人物成为如此受欢迎的文化形象时,他承载了什么
它远远超出了几百年前的旧小说,而是当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化。哪吒的本质是“异类”,被视为妖,谋反自杀。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仍然保留了“孝”的核心,是一个英雄。在这一点上,他其实和孙悟空是一样的。
《哪吒》中的哪吒形象实际上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反映了哪吒“魔法”和“杀戮”的一面,这归因于魔法元素的影响。同时,为了摆脱重复的束缚,对敖丙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一个在之前的故事中被莫名其妙杀死的王子龙三成为了哪吒的另一面和最好的朋友。
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水火、阴阳、魔法元素和灵珠都不是
把哪吒定义为“人”就足够了:他永远不会接受强加给哪吒的命运。因此,虽然故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精神是存在的。
焦子导演,10年前有一部16分钟的短片《砸吧,砸个大西瓜》,当时被视为郭曼短片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现在的年轻人积蓄了足够的动力来制作这样一部一流的杰作,这也使所有观众对郭曼的电影有了新的期待。毕竟,自从《大圣归来》在2065.438+05创下近6543.8亿元的票房神话以来,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新作品接近这一成就了。
作者在其他地方写了一篇关于“2019,郭曼电影等待触底反弹”的文章,当时恰逢《白蛇传》上映。白蛇的起源
美是美了,但是剧情还是很粗糙,没有意思,也没有深度。总之,定位有点难,剧情有点平庸。当时虽然口碑票房涨了一段时间,但在商业成绩上未能有所突破,停留在4亿多的水平。
哪吒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笔者认为很可能接近《大圣归来》的票房:天时地利在于暑期档的惨淡和大量电影的撤档,而《狮子王》则表现平平;人性的和谐在于哪吒自身故事的普遍性和精彩程度,这很可能形成自来水效应。同时,笔者认为《哪吒》的缺点是笑点设置的质量忽高忽低,有时非常戏剧化。
《神化传说》将在条纹屋电影产业的下一阶段上映,这很可能会开启“沈峰”动画的连续故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哪吒》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一定会有助于更多精彩的动画电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