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寒假热证名词解释
真寒假热证: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又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
真寒假热证在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又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烦热口干,面红如妆,躁扰不宁,而兼胸腹不温,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发热和恶寒是外感病最常见到的一组症状,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是阳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而不发热的是阴证。
真寒假热症的表现:
病人身上摸起来是热的,可是病人反而要加衣覆被,向温就火,这个热可能只是在皮肤的一种假象。皮肤是疾病的表面现象或者假象,而骨髓是指疾病的本质,内里,疾病的真实情况。即热在皮肤是表面现象,寒在骨髓表明是真正的阴寒内盛,实际上是寒证。
这是真寒假热证,或者阴盛格阳证,阴盛阳浮证。阴盛于内,阳浮于外,阳气是含有热量的,能够释放出热能的细微物质。当虚阳被格、浮于体表的时候,在体表出现了热象,但是疾病的本质确是阴寒内盛,寒邪盛而真阳衰。所以说是寒在骨髓,热在皮肤。
与上面相对的,"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个"身大寒"主要是指摸上去手脚是发凉的,手足厥冷。可是病人反而不多穿衣服,不盖被子,表现了一派烦热的临床特征。这种手脚发凉就是表面的寒,而疾病的本质是真正的热,即真热假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