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11月李大钋发表的是什么

1919年9月,11月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一、背景知识

1,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延、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祖5位代表参加会议。

2,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等七项希望,以及取消1915年中日协约(以日本提出的殖民地化中国的“二十一条”为基础)和交换的陈述书,但遭到了拒绝。

3,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德国夺去的天文仪器而已。中国代表指出,“此次和会条件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并提出抗议。

4,但是,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合约上签字。5月初,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

5,1918年12月,梁启超以个人名义组织了一个民间团体,赴欧洲考察。此行主要目的,是希望以中国民间代表顾问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从而为彻底解决中国青岛问题赢得时机。

6,梁启超抵达巴黎后,利用与各国政要、各政党党首会见的机会,反复申明中国应有的权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7,国内方面,他与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的汪大燮、林长民始终保持热线联系,及时把和会内外的情况传到国内。1919年4月24日,得到外交失败消息的梁启超立即从巴黎致电汪大燮、林长民。

二、简介

1,李大钊1919年撰写。原载1919年5月、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第五号实际是1919年9月出刊)。1984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下)。该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别作了阐述。

2,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产党宣言》,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

3,文章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该文章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