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恐怖小说要注意什么事项。(这类的高手和作家来)
恐怖小说的写手在增加,作品的数量也在增加,出作品的出版商也在增多,但是具体到单本的恐怖小说销量大多数作品却并不大。恐怖小说在经过了四五年的发展后,为什么会越来越像早点摊的小吃,品种多却卖不出价钱来?为什么没有出现一道大菜?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 除了出版商包装的力度,以及对市场仍然感到陌生以外,恐怖小说创作上的缺陷,即套路化和程式化的写作,也是一个因素。 在某一类型的文学作品盛行的时候,这一类作品就可能出现套路,大家可能都自觉不自觉地往盛行的风格上靠拢。比如军旅小说,官场小说,侦探小说等,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恐怖小说也一样。 那么恐怖小说的创作套路是什么?我看了部分作品,总结了一下。 第一,就是远离生活。很多恐怖作品,喜欢把故事发生的场景放在荒山、野村、古庙、老宅之中,认为这些地方本身就很恐怖,可以增加作品的恐怖元素。其实,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读者,已经越来越远离这些所谓的恐怖元素,缺乏对这些东西的认知,再加上接触的恐怖作品比较多了,也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麻木感。把故事放到一个远离现实的地方去展开,虽然容易任意想像,写起来会舒服简单些,但本身就为这个作品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说都不应该远离生活。 第二,过多的第一人称的自述式描写。以“我”为视角进行写作,也是相对容易和快捷的,尤其是在中短篇恐怖小说中,这种做法尤其盛行。但我认为,第一人称的写作,从市场来看,却是个劣势,因为读者必须得首先接受“我”的视角。如果“我”的身份过于特殊,或者作者的写作主观性太强,可能读者会有接受的困难。而且如果几个中短篇结成集子,一大堆“我”,很容易语气重复相近,引起阅读疲劳。 第三,只有恐怖场面的描述,缺乏故事的逻辑铺陈,根本就没有思想内涵。这是大量恐怖作品的通病。换句话说,根据传说也好、生活中的观察也好,写出一个恐怖的场面是相对容易的。很多写手也由此有了创作的冲动,在小说的起始阶段大量描述恐怖的场景,布下疑团,但却缺乏对故事整体脉络的把握,写到后来,写手完全控制不住局面,造成了很多故事情节上的漏洞,甚至无法自圆其说。在最起码的故事逻辑都很难把握的情况下,当然就更谈不上有思想内涵,或者说想通过故事去表达什么。这样的写作,唯一的后果就是把不成熟的,或者失败的作品推向了市场。 第四,恐怖小说不能给读者恐怖以外的东西。很多人都有这个认识,就是恐怖小说不能为了恐怖而恐怖。但不为了恐怖还为了什么呢?去年《鬼吹灯》的成功就给人很多启示。因为这部小说除了高潮迭起的情节外,还夹带有大量的地理或者生物知识,很有探险的味道,能大大丰富读者的阅读。说白了,看完长见识——虽然这见识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但这足以让《鬼吹灯》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让读者能感知到新的口味。而当下很多所谓的恐怖作品,缺的则正是这个“恐怖以外”。这与作者的兴趣、知识水准有着很大关系。 第五,语言的枯燥与单一。恐怖小说该用什么语言来写?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煞有介事式的叙述方式,也就是比较一本正经的叙述,然后再用这样的语言去造恐怖效果。由于这样写作的人太多,很容易就造成千篇一律的场面。但仔细想想这两年比较受欢迎的作品,则大多抛弃了模式化的语言,作者多是有自己的语言个性的,比如天下霸唱,比如一枚糖果。其实语言这个东西,完全在于作者自己的把握。即使是在写恐怖小说,也没有必要端起架子来,可以幽默,可以哀婉,可以气势磅礴。在任何类型的创作里,成功者都是语言有个性的。 第六,恐怖小说的逻辑落点过于单一。所谓的逻辑落点,就是一个故事发展到最后,揭开迷局,到底是怎么回事。过多的恐怖小说寻找的逻辑落点,不外乎是幻觉、精神病患者、梦、鬼神、异度空间或者是有人故弄玄虚之类。这就给人枯燥之感。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恐怖小说的作者也应该善于在生活中发掘,不要过度拘泥,毕竟遇到上述情况的人还是太少了。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报复情结。报复情结在恐怖小说中出现得如此密集和频繁,不得不说是作者创作的巨大误区。一件事情,出人命了,或者是鬼出来吓人了,或者是遇到了奇奇怪怪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种报复。其实故事的源头读者很容易猜到,就是什么人受了委屈,有了冤情,或者恋爱失败,等等,不管是怎么样,就是变成鬼了,也要报复一下,这样才能心满意足地投胎去也。现在恐怖小说里的报复情结,很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夺宝情结,大家为了什么秘籍,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换到恐怖小说里,大家为了生活中的委屈,动不动就出来吓人。这种创作,很可能是受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影响,人们都想通过对坏人立竿见影的报复,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际上,这又是一个陷阱,因为读者很容易就意识到,一切陷阱都是为了报复,所以大家只关心报复的手段与程度,这就提高了写作的难度,甚至让写作变得枯燥,写手们绞尽脑汁想的,都是如何报复才更血腥更恐怖。这对读者也是不好的误导。 其实报复心强的,只有人。到了鬼神境界,即便是冤死的,恐怕也未必那么想报复。因果相报,自有轮回来做,又何必让那么多孤魂野鬼不去投胎,留在人世间以恶制恶呢?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可换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有那么多值得报复的事情吗?如果每个人受了委屈,都要想办法报复回来,就像恐怖小说中写的那样,岂不是生活毫无乐趣与希望可言。所以,大家写作的时候,应该不要再落入报复的俗套,因为报复太多了,对于恐怖小说的发展,也不是一件好事。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明一个意思,那就是现在恐怖小说的品种很多,数量很大,但精品缺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作品陷入了套路。尽管它们的外包装不同但是就像统一的白开水装在不同的杯子里,容易叫人疲倦。这当然和官方对恐怖题材作品的种种限制有关系,但根源还是在于作者本身的修养与素质。说一千道一万,中国的恐怖小说要出现精品,还得靠作者们多读书,多体验和观察生活,多有些感悟。仅仅坐在书斋里,靠着热情与兴趣写作,还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