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热血十三》?
《血十三》这样一个痛苦、震撼、高度真实的故事,在女导演的镜头呈现中让观众不寒而栗。无论是即将退休的老警察,还是对受害者稍有微词的女警,前者都是拎着脑袋满世界找线索,后者为了破案愿意把自己编成潜在受害者。这无疑是一种潜意识的牺牲。当然是以最后一场PK的形式去迎接隐藏的反派连环杀手。老周的执念和理解(尤其是他对受害者的包容和尊重)让观众感到了一些温暖和解脱,而凶手则是自己创造了一种扭曲的价值,伤害了他人,邢敏作为“中间人”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黄璐饰演的女警邢敏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侦查员,也是一名完美的受害者。正是她的双重身份,让伤害他人的凶手彻底暴露了残忍的本质,而在故事的结尾,导演也暴露了他一贯谎言的伪装。我相信血十三的主创指的是著名的银案。当然还有更多观众不熟悉的案例。雨夜屠夫的都市传奇又是一部电影,主动的加害者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去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强奸杀人作为最严重的案件,在自然法和社会法的双重框架下,具有不可饶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轻微甚至暧昧的“违规”。从著名的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开始的“我也是”(ME TOO)运动,充分证明了从好莱坞山到纽约、香港、东京、巴黎,再到不为观众所知的十八线城市,类似的违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跨越了各种职业、国家和宗教。从影后到店员,从富二代到不知名的女人,都有可能被各种大人物小角色骚扰。这是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密集分布的带有集体属性的无差别性别侵犯。不出所料,瓦尔斯塔姆、摩根·弗里曼、高云翔等都在捍卫和否认它。归根结底,这也是血十三的社会基础。
血十三更加残忍,因为凶手极其没有人性,他因为年轻时的一段对立的爱情而憎恨整个社会,尤其是囚禁、改造、杀害无关的女性,以满足变态的复仇。这与名人“双赢”特征的“高端”性侵不同(当然很多只是一时冲动)。即使当年的受害者被打上了“我也是”的标签,但由于时间的推移,没有直接的证据,大部分都无法定罪(更真实的原因是权力、金钱和“法律”制度无法完善),但从歌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内心”血十三必须“杀死”残忍的凶手。至于出庭受审还是追捕中的意外,都是必然的意外。人民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