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郭德纲的徒弟,王自健的相声功底怎么样?
别说跟郭德纲徒弟比,就算跟郭德纲本人比,王自健的相声功底也是不逊色甚至有超越之处的。首先,假如我们把“相声功底”定位为“传统相声基本功”,那么王自健基本上可以打零分,而德云社现在那些小红人打负分都嫌多。而巅峰时候的郭德纲,也就是0506时期,最多也就够到70分的门槛。真正在传承老式表演技法的群体,一直就在天津卫的小茶馆里。大概就是众乐跟哈哈笑那些元老们,于宝林尹笑声黄铁良陈鸣志佟守本,这些人无论规矩讲究,还是气口节奏,甚至现挂抓包袱,都是完全按照老理儿来的。
而郭德纲虽然一直标榜传统相声复兴,但他根本没有跟真正会传统技法的老艺人学过,靠着录音录像跟收音机临摹,只得其表不得其里。而且郭德纲真正的授业恩师杨志刚,其实是偏新相声的路子,所以郭德纲本身的底子,也是新相声为主,说白了就是用新相声的技法表演传统活罢了。真要比舞台上的传统老气劲儿,郭德纲巅峰时候也比不过八零后的裘英俊于丹,也比不过现在的高峰。
至于郭德纲调教出来的高徒们,除了何云伟是走的天津马氏路子,其他一个比一个路子野,有小品范儿的岳云鹏,有二人转范儿的张鹤伦烧饼,还有无法用曲艺归类的张云雷孟鹤堂秦霄贤,这些人的“相声功底”其实就是一种应援口号罢了,完全的扯。
但是话说回来,传统表演技法就那么至高无上吗?其实未必,任何艺术门类都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逆时而退。当年侯宝林一直力推新相声,对马季也是藏着掖着,原因就是这些老玩意儿没有那么了不起。说白了一种街头玩意儿罢了,最传统最原教旨主义的相声,跟卖大力丸的骗子也没两样,后世再怎么给涂脂抹粉也改变不了下三滥的本质。
新相声能够搬上大型舞台,还能给相声演员带来经济回馈,改善其社会地位,那就是相声该走的路。而郭德纲打着复兴传统的名义,把电视相声当靶子打了这么多年,其实也是在电视相声过时以后,把剧场相声作为创新所做的营销罢了。嘴上说着为老祖宗拔疮,本质上还是拆老祖宗的棺材板。而王自健的相声,恰恰是在德云社的基础上,做了更进一步的升级。那就是将相声彻底带入了更新潮的stand-up,也就是脱口秀领域。
很多人对讽刺相声有一个认知误区,把“讽刺”跟“褒贬时事”当成一回事。其实相声的讽刺功能是隐晦,而且高屋建瓴的。最早的撂地老艺人也好,新中国的何迟王鸣录梁左也好,他们将讽刺元素加入相声里,都是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跟事,而是把一种不良现象进行加工跟讽刺,比如《买猴》里的人浮于事,《小偷公司》的官聊主义等。这种讽刺带给人的不是直接***鸣,而是后续的思考跟感悟。
相声是绝对不会将真实的人跟事带入其中,并且赤裸裸进行讽刺的,那是脱口秀的活儿。而郭德纲赖以成名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我要反三俗》等,都是走了脱口秀的路子,将真实的人跟事一通卷,引发观众直接的情感***鸣。而315藏秘排油事件,郭德纲直接在怼,那连脱口秀都不算,属于零加工的骂街实况了。
而王自健则比郭德纲更进一步,在相声第二班的巅峰时期,很多相声除了名字之外,基本上跟相声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王自健动不动就一个多小时一块活,垫话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而仅存的三分之一正活里,又频繁的加入各种私货跟碎包袱,频繁的跳出人物去褒贬时事,而且经常都是真人真事,丝毫不加工不掩饰就直接砸挂。这就是典型的脱口秀,只是穿着大褂说脱口秀而已。
当时的王自健火得可谓是一塌糊涂,因为这种新潮而且真实发生的事情,在不经任何艺术加工就展示出来时,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引发***鸣。但这种表演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表演上尺寸火候的极度欠缺,王自健必须用内容的火爆来支撑,而观众也都被喂成了听犀利言论,劲爆段子的审美,于是只能靠不断的更新段子,打更惊心动魄的擦边球来维系票房。
其实就跟后来王自健的《今晚八零后脱口秀》,以及现在李诞等人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一样,内容至上常换常新,没有了新段子,立刻就一糊到底。可一旦失去了这种犀利创作的土壤,尤其是他那些高危言论被相关部门叫停,并且团队本身创作也到了瓶颈期以后,王自健的相声事业就走入低谷,他在表演上的各种毛病也就被无限放大了。但跌落巅峰不等于王自健就不会表演相声,用低谷时的落寞去否定他火爆时期的成功,这也是耍流氓的行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郭德纲现在摸鱼划水,就把他0506的辉煌一并否定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