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是什么意思
祀的意思是祭祀。
词语拼音:sì。
词语解释:“祀”的基本含义为祭祀天神;祀的引申含义为中国殷代指年,如十有三祀。在日常使用中,“祀”也常做名词,表示祭神的地方,如祀堂。
详细释义:
1、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例句:《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
2、岁;年。例句:《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
3、世;代。例句:唐·柳宗元《与友人论文书》: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示,巳声。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徐锴系传:“《老子》曰:‘子孙祭祀不辍’是也。”曶鼎:“曶其万(年)用祀。”“祀”字即用此义。引申之则泛指祭祀。《国语·周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甲骨文《殷契佚存》:“其祀多先祖。”金文天亡簋:“王祀于天室。”“祀”即指祭祀而言。
“祀”字历代字形一脉相承,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在西周和战国文字中有在声旁“巳”字上加“A”和“B”为饰笔。在秦代文字中,“祀”字还出现了“禩”这种异体。甲骨文中“祀”与“巳”有时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