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这个称呼为什么曾被普遍采用?

马踏飞燕是它自出土后便有的名字。

出土后,它便有了“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很多人说这名字来自于郭沫若,起码有三种说法:

1、郭沫若说:1971年,郭沫若去兰州参观,将其定名为“马踏飞燕”。这应该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

2、民间流传说: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同时因其三足腾空,在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悲伤,又有人称之为“马踏飞燕”。

3、官方起名说:1970年6月该铸像被调往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出土珍贵文物收藏时,即以“马踏飞燕”的名称登记收藏入库。

扩展资料:

1、奔“马”的争议:

铜奔马是什么马,该叫什么名,本来并无多大争议,但它成了中国旅游标志后,异议也随之多了起来。

中国旅游标志的文物原型到底是什么马,主要有四种说法。一说是“天马”。

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早期马造型一般都是蒙古马形象:头大,颈粗,躯长,四肢短壮,但骑行速度相对不快。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则不同,它体型高大,腾空飞驰,与汉武帝时从西北引进的“天马”很像。二说是“神马”。神马又叫“天驷”,骑行神速。唐代诗人杜甫《魏将军歌》称:“星缠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

“天驷”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称“马祖神”。三说“紫燕骝”。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红色骏马,骑行速度快,如飞燕般。

汉文帝有称为“九逸”的良马九匹,其中有一匹便是“紫燕骝”。铜奔马蹄踏飞燕的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紫燕骝。还有一说是“特勒骠”。

特勒骠本是唐太宗所拥有的“六骏”之一,它与铜奔马扯上关系是因为其奔跑的姿势:一侧前后腿同时凌空腾踔,这叫“对侧步”;而常见的都是两侧前后脚同时抬起,称为“对角步”。

能跑“对侧步”的马是特种良马,非常稀少,中国青藏高原的浩门、囊谦产这种马。

2、踏“鸟”的争议:

铜奔马争议最多的,是所踏的那只“鸟”到底是什么鸟?第一种说法,无疑是郭沫若所称的燕子。但不少学者认为,这只“鸟”不是燕子,尾部没有分叉。

有的学者提出了第二种观点,称是“龙雀”,是“天马蹄踏龙雀”。

东汉张衡《东京赋》中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之语。龙雀乃秦汉神话传说的风神“飞廉”,能把风神踏在蹄下,可见此马速度之快,于是认为铜奔马应该叫“马踏龙雀”或“东汉铜奔马”。

但“龙雀说”也有人反对,认为那只鸟是一种叫“燕隼”的飞禽。其理由是,龙雀既然为风神,岂能是奔马所践踏之物?再者,传说中的龙雀是凤凰家族的成员,鸟身鹿头,与马脚下的“鸟”明显不同。

第三种观点称是燕隼。燕隼俗称“青条子”,还有“土鹘”、“儿隼”、“蚂蚱鹰”等叫法,其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飞行迅速,常在空中捕食昆虫和家燕、云雀这类小飞鸟,所以“马踏飞燕”应改叫“马踏飞隼”才对。

第四种说法是“乌鸦”。“燕隼说”无法从民俗学上找到逻辑关系和理由,有学者又提出“乌鸦说”。

此说系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天马行空”图中找到的灵感:“天马”前蹄正好在“乌”背上方,好像在追赶着乌鸦。而雷台出土的铜奔马蹄正好踏在乌鸦背上,表示已经超越或逮住了乌鸦,遂又多了一个“天马逮乌”的叫法。

百度百科_东汉铜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