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鲸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鲸类调查小组,前往北海市涠洲岛至斜阳岛海域开展首次布氏鲸调查工作,当天发现8~10头布氏鲸在该海域活动。
监测过程中,调查小组使用无人机、专业拍摄设备记录了布氏鲸群游弋、捕食、围猎等活动情况,对布氏鲸个体进行了识别,并同步做好相关环境指标的监测记录。当天监测到的布氏鲸基本在斜阳岛东北至西北方向2~3公里海域范围内活动,身长约10米左右,其中有1头为幼崽。
在巡航过程中,突然遇到一条布氏鲸张开大嘴伸出海面捕食,与科研船擦肩而过,惊呆研究员。
布氏鲸布氏鲸(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又称热带鲸 ,属须鲸科。布氏鲸的名字由挪威捕鲸企业家约翰?布莱德(Johan Bryde)首次命名。背部深灰色,腹面黄白色,平均长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长0.3米左右,头顶有两个气孔。它们依靠嘴巴过滤海水中的鱼类作为食物。是一种不经常浮在水面上的鲸鱼,它的体表常附着一些浮游生物。
实际上,它是一种圆滑的,具有掠夺性的鲸鱼,与其它须鲸相比,它捕食移动性更强,体型也更大的目标。在海底下碰到它们就像?在大雾里见到一辆列车?,它在没有发出任何警告的声音下就出现在你的眼前,而你却不知道它从那个方向而来。
布氏鲸生活习性
布氏鲸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在水温高于16.3摄氏度的热带和温带水域终年都可看到布氏鲸类。它们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鲸类通常单独或2~3头为一群,12头是最大的群。它们的喷潮高约3~4m。通常呼吸4~5次后,做一次长潜水。有时在水下呼气,然后出水,此时几乎无喷潮。极少见到它们在潜水前举起尾叶。平时的游泳速度约2~7km/h,快速时可达20~25km/h,可潜至300m的深度,常看到布氏鲸类跃水。?
布氏鲸类主要食大洋性集群的鱼类,如沙丁鱼类、鳗科鱼类、鲱科鱼类和鲭科鱼类。它们也摄食小型甲壳动物如磷虾和桡足类,还摄食头足类和大洋性的红蟹。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 1996)将北太平洋的布氏鲸活动海域分为三块:北太平洋西部(西经150?以西,南纬2?以北)、热带太平洋东部(西经150?以东,南纬10?以北)、中国东海和加利福尼亚湾。?
南半球则被分为:南太平洋西部(西经150?以西,不包括所罗门群岛海域)、南太平洋东部(西经150?以东,南纬10?以南)、南印度洋、北印度洋、南非沿海和南大西洋。
?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布氏鲸被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鲸目*其它鲸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数据缺乏(DD),2008年评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