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电影

《小蝌蚪找妈妈》由郑少如、方彭年担任背景设计师,唐成、吴强、、阿达、、阎定先、焦担任动画设计,尤其是魏担任艺术总监、钱家军担任技术总监,、、担任摄影,七月美拍1961。影片根据方和盛创作的同名童话故事改编,以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意象为原型。影片一开始,银幕上就出现了一幅精美的国画画册。揭开盖子后,是一片宁静的荷塘景象。镜头逐渐向画面推进,古琴琵琶的音乐旋律悠扬起来,将观众带入一个唯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池塘里的蝌蚪在慢慢地爬行。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母亲长什么样,所以他们开始寻找他们的母亲...在把金鱼、螃蟹、乌龟和鲶鱼误认为自己的母亲后,它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它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有志者事竟成。片中的蝌蚪活泼可爱,就像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漫画家方成说:“这部电影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让观众仿佛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世界报》在评论这部电影时称赞道:“中国的水墨画,柔和的布景和细致的画风,以及表达焦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让这部电影充满了魅力和诗意。”1962年,茅盾看到这部电影,写了一首诗:“白石珍贵,淡雅清新。”荣宝擅长临摹,但也经常会被搞混。什么时期的电影阎,塑造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鬼。名画真的是动态的,像生活一样。柳叶雨,伏曲香。小蝌蚪在找妈妈,跑来跑去寻求帮助。只有坚持一个,我反复承认我妈。不要笑蝌蚪傻,人也是。认识不全,好心办坏事。不要嘲笑这个故事,这里面有哲理。画与诗,三美。“1962年,该片获得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艺术电影奖,1961年,获得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帆奖,1962年,获得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特别短片奖,1964年,获得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青年电影节二等奖。

2.马地犬

穆迪《穆迪》是一部童话电影,由特卫编剧,特卫、钱家俊执导,段拍摄,设计,吴强、焦、林、动画,方彭年、秦一真绘画,卢春玲独唱。1963 65438+2月,梅影拍摄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江南初夏的早晨,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水牛放牛,做了一个梦。牛突然不见了,原来牛是被飞过千尺的瀑布吸引过来的。牧童叫它,但它不动。牧童从风竹的声音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把竹子剪成笛子吹奏出悠扬的音乐,水牛被笛子吸引到了牧童身边。他骑在牛背上,在暮色中踏上田埂,悠闲地返回...影片故事简单,通过“丢了牛,找了牛,得了牛”的情节,表达了牧童与水牛的亲密关系。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敲打着代表自然的瀑布,赢回了水牛,从而完成了影片的主题:“艺术高于自然。”影片中的水牛是以画家李可染的风格为原型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势磅礴,朴实无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为了这部电影,他特意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供画组参考。这部电影聘请了风景画家方济众作为背景设计。穆迪的背景采用了中国南方的风景:小桥流水杨柳成排,竹林幽深,田野风光。并利用牧童一路寻牛,表现出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千山万水、飞天气象,达到抒情与情景交融的意境。整部电影充满诗情画意。它是一幅优美雅致的牧歌画卷,是一首简单隽永的田园诗,是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画面精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电影拍完不久,极端的“左”思潮使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被禁锢在电影库里十几年。重新上映后,立刻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1979年获得第三届丹麦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奖。1980年,特卫去美国讲课的时候,带了穆迪。美国观众看后爆发出阵阵掌声,纷纷表示“太好看了”、“简直是奇迹”、“这真的是一部完全中国化的动画片。”1981年,日本动画协会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展”时,观众看完《穆迪》后深感惊讶。一位日本动画师在留言簿上写道:“听说水墨画在动,我简直不敢相信,但看完之后,我真的很惊讶。”用什么技术制作这样的作品?真的很难想象。能把水墨漫画拍成漫画,说明中国人民对自己的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外人只能说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