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我的视角
这样的事情好像有好几个。有些事情总是可以做,但不做。这些结果有的无关紧要,有的会导致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局。
这让我想起电影《一步之遥》里的一句台词:生存还是毁灭。
陪我看电影的朋友告诉我,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姜文,编剧阵容是如此的华丽强大,有姜文,有郭,有王朔,有。
我羞于谈论我朋友的侃侃。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一个好的导演和编剧。他们是电影的灵魂,有自己鲜明的品牌。就像一篇好文章,一幅好画,一首好歌,它总是承载着作者独特的符号。在这一点上,艺术是理智的。
这个道理我懂。我经常忘记。这种真实,这种遗忘,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不仅仅是电影。
看完一步之遥,有人摇头,有人叹息,有人迷茫,有人惊讶...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根据网络媒体的报道,王思聪对自己投资十亿元的电影大放厥词,引起各种议论。但是,票房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这让我思考了很久:这么华丽的阵容,这些导演和编剧都怎么了?他们想表达什么?这么深刻的题材,你考虑过观众的感受吗?观众能接受吗?现在的观众怎么了?抛开电影本身的故事,是否有必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主题才能接受?电影一定要跟着观众口味走才能有好票房吗?这样的作品能称为优秀作品吗?
我的朋友告诉我,她有一种预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思考,在做大事。莫言获奖不是他个人的事,但他背后酝酿着一些大事。
这是我反复思考《一步之遥》后想到的。
《一步之遥》的导演和编剧都不是低能儿。他们也在做大事。讽刺和黑色幽默充满了神秘感,咀嚼和细致的文字。
他们也可以按照常理出牌,关注自己的票房、金钱和个人荣誉。但是,他们注定是一群不走寻常路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作家艺术家。但他们的境界注定了他们不走寻常路,不标新立异,不刻意。
张超在《梦的阴影》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月,老年人读书如台上月。”因为阅历浅,所以是浅浅深耳。“这可谓人生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如此,电影如此,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只是这一次,他们闹得很开心,玩官僚,玩暴发户,洗钱,玩春晚,海选,玩艺术,吸毒,奔月,玩委屈,玩爱情,玩友情,玩自己的投资人,甚至玩自己。这样的电影如何才能赢得人心?这样的电影自然不讨喜。不管你能不能理解,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我的看法:自然弯高的应该是少数。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荆棘》和卓别林的默片。若干年后,这些人的“刺”被我们接受,甚至被引为警世名人名言。那为什么这种“一步之遥”不能被我们容忍和接受呢?
还好!这是一个读书自由的时代。还好!这是一个文化相当自由的时代。还好!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在鲁迅的时代,这一整套讽刺和衍射恐怕早就把一大群人抓起来了。
“一步之遥”也是自己,离成功一步之遥。
也许,它们只是给懂它们的人看的,就像我们写了一些文字,只给懂它们的人看。不管电影能不能被理解,我们都不能否认它的价值。有些电影作品的价值真的不能用票房和金钱来衡量。
也许,这正是他们在创造的,就像这部电影里的台词:今天是历史。我们创造历史。我们是历史的一部分。
《一步之遥》的经典台词;
1.生存还是毁灭.
2.今天是历史。我们创造历史。我们是历史的一部分
3.什么是喜欢?喜欢,不就是一分钟的荷尔蒙涟漪吗?
4.上辈子,我们有两只眼睛,一双眼睛,长在一个人的脸上,但是谁也没有见过谁。
当我看着你死去的时候,我真高兴。
我只是想帮他,不能看着他受委屈。
7.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是历史。今天是历史。
8.这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看尽人间春色,二是对生活失去信心。
9.太平洋的季风激起了黄浦江的热浪。
10.找男人的人有两种,要么是有权有钱的,要么是让你欲罢不能的。
11.找一个男人,不是和他一起死,而是和他好好生活。
12.如果这种情绪和我们一样。
——项的一步之遥
13.我很坏吗?可杀不可辱吧?
14.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装。
——吴大帅《一步之遥》
说你爱我!
爱你!
谁爱呢?
我。
爱谁?
你们
一起说。
我爱你!
怎么会是你呢?
这表示尊重。
我不要你尊重我,我要你爱我。
16.你在刹车。刹车能逃多远?
17.我爱你,想伤害你。
18.你现在还在纠正我。我讨厌你这一点。
19.我不需要你,我可以自己走。
20.要么掐死我,要么娶我。
21.婚姻不比爱情美好,爱情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爱情比暧昧甜,暧昧只谈爱情。暧昧不可怕。死穴是爱上对方。太主动的女人往往是被动的。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他们也把选择权交给了对方。爱情,所谓的在乎,就是双方同舟共济的肯定,无所谓。我不抽毒,我抽爱情。从爱到毒,其实一步之遥。
2014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