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是什么意思

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的。

其中一类因此获得一些电子的带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被称为“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一般是指空气负离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

负离子也就是阴离子(Anion),是指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原子半径越小的原子其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也就越弱。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负电荷数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数。

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例如钠离子Na+。带电的原子团亦称“离子”,如硫酸根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很多阴离子是原子由于自身的吸引作用从外界吸引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半径越小的原子其吸收电子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容易形成阴离子,非金属性就越强。非金属性最强元素是氟。

负离子的产生

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旋转的电子组成,得到电子时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时显正电性,我们把正负电子运动现象称为:离子现象。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

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等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以上是自然现象中产生的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氮占78%,氧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氮对电子无亲和力,只有氧和二氧化碳对电子有亲和力,但氧含量是二氧化碳含量的700倍,因此,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空气负氧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