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是什么意思

感统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它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在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每个宝宝生下来,就拥有此能力。但是,这种本能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和环境的互动中,以及在大脑中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

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人类从婴幼儿时代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如果大脑对身体感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统合能力不足,身体感官与大脑的学习便会协调不佳,造成混乱,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感觉统合理论的概述:

1、理论提出:

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

2、理论研究:

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AyresA.J)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3、术语运用领域:

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简而言之,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4、感觉统合不足的影响:

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打扰着老师和家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感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