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影符号学?

名词解释:电影符号学

名词解释:电影符号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来研究的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中期诞生了一个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新符号学分支。它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P. 1964法国学者梅茨出版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电影符号学是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的。其代表理论家和理论著作有法国梅斯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割》和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歌的电影》。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电影理论进入了现代电影理论时期。然而,电影符号学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神秘主义”的严厉批判,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日益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现结果转向表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基于心理结构模型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它的标志是梅斯出版于1977年的《想象的能指》一书。名词解释:电影的第一符号学。电影的符号学是...第一部电影符号学始于梅斯1964年出版的《电影:语言系统或语言》,以结构注意语言学为模型,具有很强的科学倾向,但它低估了用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20世纪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基于心理结构模型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基于语言学的电影符号学第一阶段主要有三个研究领域:①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②.对电影符号进行分类;③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电影文本),即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它的基本电影理念是:电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其创作有一个可以被社会遵循和认可的程序;虽然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在本质上类似于语言符号系统;语言学是研究电影的科学工具,其研究重点应该是外延和叙事。就方法论而言,不同的电影符号学建立了不同的分析体系,如梅斯的八个组合段,艾柯的影像三层分割理论。*名词解释:电影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65438-0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梅斯出版了《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种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型,全面阐释了电影机制的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第一种电影符号学着眼于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电影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种电影符号学则试图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生成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概念为模型,后者以精神分析概念为模型。后者从前者的狭义象征分析转向“象征-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向动态的内涵考察。在第二种电影符号学中,电影文本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种电影符号学更侧重于电影的一般机制。*名词解释:想象能指是指梅茨称电影为半梦状态的幻觉、想象状态和想象能指。能指本身是想象出来的,否则就不能成为能指。对于电影能指来说,不仅编码是虚构的,解码也是虚构的。而且,想象的基本原理是隐喻和转喻同时发挥作用。*名词解释: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是运用精神分析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现代西方电影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在电影研究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20世纪中期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中也很少涉及,比如德鲁克的电影、布努埃尔的电影。65438-0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梅茨出版了《想象的能指》一书,该书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原理和模型为基础,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阐释了电影机制的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代表作。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如“自我认同”、“自恋情结”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意识形态理论与精神分析结合起来的意识形态电影理论,以及将女性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都是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