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某科老师,学习偏科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个性越来越强,视野相对来说更广阔,吸纳的信息更多,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无疑是积极的。但是由于他们阅历和思想的局限,对事物的态度又往往有失偏颇,自己的观点、态度易受情绪左右,有时不能做到客观、理性,而这又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些孩子会仅仅因为对老师的喜爱,而偏爱某一学科;而有些孩子则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产生偏科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一名偏科的高二女孩的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孩子性格开朗,总体成绩不错,但物理成绩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很差,因为她不喜欢她的物理老师。据她自己说,自己初中时物理成绩不错,还是物理课代表,特别喜欢那时物理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课堂气氛。而现在的物理老师讲课不和学生交流,就是望着教室的窗户一个劲地讲,课堂没有趣味性,很沉闷。她说在物理课堂上找不到乐趣,一上课就想睡觉,对这一学科也没有兴趣,成绩滑到很少及格的状态。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也不知如何是好,也曾经和班主任老师委婉地交流过,但班主任老师说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当高,讲课风格就是这样,班级中也有不少孩子反映不喜欢这个老师,可班主任对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换掉一个优秀的老师,而且班主任也没有这个权力。
孩子现在对物理学习有很大的抵触和畏惧心理,家长对此很苦恼。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接触的大量案例中并不少见。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而某个老师的这种风格特色,毫无疑问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孩子,总会有孩子不喜欢老师的现象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某科老师而放弃这门功课的学习,这显然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另外,偏科是学生的大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目前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一定完全是由于物理老师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升入高中后物理学科难度变大、课堂容量增大或学习方法不适应等造成的,而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孩子迁怒于学科老师。
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的性格多种多样,所以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一种风格可能获得一部分同学的喜爱,也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此感到厌烦,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教师做根本性的改变,不可能要求老师去适应每一个孩子。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能适应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为家长,最基本的做法,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发现教师的长处,从而让其产生对老师的敬意和兴趣,并逐渐学会去适应老师的风格,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去,更好地完成学业。
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在专家的指导下,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教师的特点,开始的时候孩子说的都是教师的缺点,比如教师上课看着窗外、目无表情、像木乃伊等。渐渐地,孩子的话题中多了有趣的内容,说老师讲课的时候只动嘴不动身体,还生动地模仿起来,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孩子对老师的厌烦情绪也渐渐变淡了。
后来家长又打来电话,高兴地“汇报”着孩子的变化。有一次,孩子回家非常严肃地对父母说,以前真是误解了这个老师,原来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人,值得佩服。细问之下家长才知道,原来物理老师在讲某个章节的时候,给孩子布置了一道研究型课题,物理课竟研究起“月相”来——月亮究竟啥模样?上弦月、下弦月有什么不同? 南、北半球以及黎明和傍晚有什么不同?月牙和月蚀有什么不同?教孩子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疑问,孩子感觉新奇不已。老师如此深厚的教学功力令孩子肃然起敬,对老师的印象完全改观。从此,孩子的话题中关于老师的优点越来越多,对物理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成绩当然也得以迅速提高。
这个家长的做法应该说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如果把自己的目光都放在别人的缺点上,厌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相反,如果把目光放在别人的优点上,就会更容易接纳和理解对方。
当孩子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的时候,家长不能只听孩子一面之辞。在平常的言谈话语中,更不要随便评价老师,如果对老师有看法可以直接找老师沟通。有句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喜欢这位老师了,他才能学得更好。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发现老师的长处。孩子是单纯的,容易被别人的优点折服。发现教师的长处,利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更客观地认识他人,也更全面地接纳和理解他人,对孩子的学业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