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媳妇不爱去婆家?

现如今,婆媳关系的紧张大家都很清楚。因此,住在一起的婆媳就少了。这距离产生美,让很多家庭的婆媳关系都融洽了许多。可是,也有很大部分的媳妇儿,很不喜欢去婆婆家。虽然,心里也都知道,去婆婆家是孝顺老人的必须,每个老人都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可就是不爱去,理由如下:

1、不知道要给婆婆带什么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可中国可是个讲究礼节的国家,见面可不好空着手呢。特别是见长辈,总要带点什么?可是带什么呢?带营养品吧,可是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报道整天看得害怕,弄不好婆婆以为故意给她买质量不过关的营养品;买衣服吧,可是也不好问婆婆衣服的尺寸啥的,又怕买的款式婆婆不喜欢;给个购物卡吧,又怕婆婆嫌弃这么懒挑个礼物都不会……真的是难!难!难!

2、在婆家必须事事勤快

回家,本来是要放松身心,好好休息的。可到了婆婆家,那就不是这样了。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小孩……所有的家务活媳妇可都得抢着干。不然,就会感觉到婆婆眼神的异样。而小编之前有位朋友,也因为不满给婆婆洗碗,直接跟婆婆开撕,最后跟婆婆直接翻脸。

就这一点,小编劝大家还是忍一忍,毕竟中国的传统是这样,没办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就得先适应社会。

3、和老公的兄弟姐妹总是很尴尬

回到婆家,老公似乎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这串串门,那打个招呼。老公的兄弟姐妹们,堂兄堂弟,表姐表妹的一大堆,记不住是谁先不说,这处起来更是尴尬。每每看着老公跟他们谈笑风生,追忆小时候的种种经历,自己却哑巴似的,一句话插不上。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4、婆家人老爱给夹菜

回到婆婆家,婆家人总有些把你当客人。吃饭的时候,总爱热情的给你夹菜。而尴尬点就在于,虽然是亲人,可是并不太熟,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好意。这样,看着碗里满满的鱼菜肉,只能大口大口地扒着饭往下吞。等收拾完碗筷,再默默地吞几片健胃消食片了。

5、孩子被宠坏,回去又要重头开始教育

老人宠孙子,那可是咱中国的国情。平日在家里头,好不容易才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到了婆婆这,全都给打回原形了。比如,好不容易让孩子睡前要刷牙,可是在婆婆这,孩子一个撒娇婆婆一个宠爱,准许不用刷牙了。这回去,又要拿起棍子孩子才敢乖乖就范了。这当真是,宠出来的病啊!

6、婆家人老关心生活的八卦

到婆婆家,总是要被关心:啥时生小孩啊?工资涨了没有?职位升了没有?房子有了着落没有?……虽然,这也是生活必须关心的。可是,平常工作就已经够烦的了,还要一遍一遍地回答这些问题。当真是,心好累!

7、走的时候准备超多蔬菜

已经当了婆婆的人,一般都爱种点蔬菜啥的。难得儿子媳妇回来一次,自然是要把好的都给他们。所以,往往是儿子媳妇返家时,婆婆都会摘好几大袋的蔬菜给带回去。拒绝吧,不敢,不拒绝吧,回去又要吃到吐。只得笑容满面地先收下,回去再分给同事朋友一起消化。

扩展资料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

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

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

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