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盛产”僵尸?

说清朝盛产僵尸,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

清朝盛产僵尸的错觉,来源于香港僵尸电影。在僵尸片里,几乎所有的僵尸都穿着清朝官服、张着獠牙、一蹦一跳出没于夜晚,嗜血而生。

在林正英的《僵尸先生》之中,茅山道长九叔是这样解释僵尸的诞生,因为死后气不散。什么气呢?就是一股怨气、怒气等顶在喉咙里,久而久之,变成了僵尸。人死而怨气在,符合中国传统志怪的观念。

香港电影的僵尸可以说集合了西方吸血鬼、湘西赶尸等特点,简而言之,它们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这一特点也体现僵尸电影与电视剧之中,僵尸片式微之后,电影人为求改变,逐渐向西方吸血鬼靠拢。如《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中的尹天照已经不能说中国僵尸,而是吸血鬼。

僵尸片大约流行于1985至1995年,周期为10年。据统计,这10年里供拍摄了上百部僵尸电影,其中大部分的僵尸电影粗制滥造、质量不高,损耗了僵尸片的生命力。

在所有的僵尸电影之中,都遵循着一个惊悚与喜剧结合的套路,同时僵尸的形象也不断地变化。

《僵尸先生》之中还比较有中国志怪文化的色彩,到了《猛鬼差馆》里就偏向于西方吸血鬼。不管怎么说,僵尸电影作为类型片的生命周期就此接触。林正英去世于1997年,作为僵尸电影的代表,宣告着僵尸电影的没落。

香港电影对80后的影响非常深远。大多数的80后,看的第一部电影正是香港电影。僵尸电影亦成为成长过程之中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直至80后长大,清朝的僵尸已经镌刻于记忆深处。因此,才有了清朝盛产僵尸的说法。

真正的清朝僵尸应该去《聊斋志异》、《子不语》之中找,那些僵尸并没有穿着官服。在蒲松龄的《尸变》一文之中,僵尸是夜晚会动,吸人阳气,而且也会有体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