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少林的新闻资料
新华网郑州1月21日电题:
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和文化,《风中少林》海外巡演
1月22日,郑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将再次远赴澳大利亚,相继在堪培拉、墨尔本、悉尼3个城市进行33场商业演出,历时40余天,在澳洲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文化风”。
这是我国文艺团体大型剧目赴澳商演场次最多的一次。一台具有浓郁中原地方特色的舞剧,为何能吸引世界各地不同的目光?记者近日走访了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张向荣。
用世界眼光挖掘传统文化
“《风中少林》用最国际化的舞蹈语汇,诠释了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因而能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
2003年,河南省启动了“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作为精品工程的“领头羊”,郑州市委、市政府将目标锁定在世人熟知的少林“禅、武、医”上。因为少林文化不仅已为国内外普遍熟悉,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征,还体现着民族、国家的信仰,以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对天人和谐、自身修养、强身健体的追求。
张向荣说,创意之初,《风中少林》就奠定了今日登上国际舞台的基础。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加上对少林“禅、武、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所以很容易接受。此外,他们对武术和舞蹈相结合这种新颖的艺术样式很感兴趣。
主创人员数次赴少林寺拜访方丈释永信,进深山与高僧释德健等人座谈,充分挖掘少林武术、禅文化的精髓。几经打磨后的《风中少林》,讲述了一名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演绎了一场民族正气与外敌邪恶的生死较量和一出包蕴东方隐忍之美的爱情悲剧。全剧以天元习武作战、天元与素水的爱情故事展开,既有少林功夫展示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
2008年9月,《风中少林》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参加“澳亚艺术节”演出引起轰动,现场观众反映热烈,就连剧院带去的佛珠、礼品套盒、文化衫、工艺箱、镇纸等衍生产品,第一场演出结束后就被观众一抢而空。
“当地观众对《风中少林》的喜爱超乎想象,20余家媒体争相以‘震撼’一词报道演出盛况。”张向荣说,“这再次证明了,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国际化的性格特色,越容易受到瞩目。”
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表述
张向荣说,从《风中少林》在国外演出的情况看,中国的艺术产品要“走出去”,首先要学会“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表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在这方面,《风中少林》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
为了将《风中少林》打造成舞蹈与武功完美结合的“中国第一武术艺术”,主创人员对“舞”与“武”的处理做出了成功探索,使古典舞蹈柔美、外张型的肢体表现,与阳刚、内敛的少林武术相结合,这在世界舞剧史上是一个创举。
从编剧、编导、灯光、舞美、武打设计到服装设计,《风中少林》的创作班子由国内一流艺术家组成,聘请国内最好的舞蹈演员加盟。此外,聘请国家一流专业舞蹈老师对演员进行封闭式基本功强化训练,邀请武术教练进行少林功夫中拳术、刀术、棍术等基本套路训练,在舞蹈与武术、特技结合中,再聘请香港元家班子作指导。
此次赴澳大利亚巡演前,剧院专门请来外国专家审看剧目,并结合西方眼光对舞剧表现形式作出相应调整,如在加强功夫套路和少林绝学等禅武情节的同时,特别邀请少林俗家弟子、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发明人张勋华作为特聘武术演员加盟,亲自上台表演。
此外,增加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在中场休息时,让武术大师走近观众,悬诊、把脉、诊疗,现场传授养生健体之术,让当地人亲身体验并现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风中少林》把舞蹈与武术,现代元素与传统故事,世界流行艺术形式与河南地域文化以及舞美、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用最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演绎了少林功夫中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禅、武、医’精髓,这也是它所到之处都能够大受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