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读唐诗之美
蒋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但大家最熟悉的,是作为美学家的蒋勋,他对文学、艺术、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写孤独:“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他写品味:“在匆忙紧迫的生活里,感觉不到美。”
他写生命:“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
他怀着对世界的善意,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发现美,分享美。
《蒋勋说唐诗》,依然是从美学角度,择唐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带读者欣赏盛唐的诗,诗的盛唐。
经历了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四分五裂,唐,带着游牧民族的残酷与浪漫华丽登场。而语言和文字,经历了长期的琢磨,也将在这个瑰丽的时代成为一首华美的诗。
作品必然与时代息息相关,言大唐必称盛世,那是一个灿烂华丽的时代!
“七世纪时,地球上最大的城市是长安,大约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十倍。当时世界各国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形成一个国际化都市。”
大唐之大,在于其疆域,其人口,其博大包容的文化,将生命无限的放大,大到可以与宇宙对话,大到每一个生命都能以不同的形式绽放光彩。
那么多诗人仿佛赴一场前世之约,先后诞生在唐朝,谱写诗的盛世华章。
初唐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以个人与宇宙对话,“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整首诗都在讲自然现象,把人的是非带到了大的宇宙空间当中。
一千多年以后,当我们读这首诗,仍然能够感受到张若虚当时感受到的生命状况,在***同的宇宙中,我们与另外一个生命的感受产生了***鸣。
蒋勋形容“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短暂的出走”。这个假期暂时脱离了农业社会的伦理,允许人释放自己的个性。
“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而不再是被当作群体的角色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才出现了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以才有了唯一的诗仙李白。
唐诗的浪漫,是一种置于宇宙意识中的生命的开阔与活泼自由。
汉朝的诗是“努力加餐饭”、“长跪读素书”的兢兢业业,到了李白这里,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气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
李白与杜甫,诗仙与诗圣。“仙”是出世的,个人化的,“圣”是入世的,社会化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不忍“路有冻死骨”。
“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李白与杜甫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意境,他们有各自对生命的偏重。同样的愁绪,前者愁生命,“拔剑四顾心茫然”,后者愁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一辈子都不能像李白那样潇洒,而李白一辈子都不能像杜甫那样关心生活里的细微事物,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互补,而使两位诗人惺惺相惜。
杜甫写给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白写给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用蒋勋的话讲,历史上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李白与杜甫***同走过长安城,在酒楼上坐下来喝酒,谈他们的生命理想。这种感情就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文学世界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方式。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少年意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意气风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旷辽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自在,是诗佛王维一生的起承转合。
《卖炭翁》对世事的抨击不忿,《琵琶行》《长恨歌》的风流倜傥,是诗魔白居易社会意识和浪漫主义的冲突。
到了晚唐李商隐的时代,繁华盛世已经成为一种追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晚唐是繁华的沉淀,“大唐盛世就像是漫天都洒满了金银碎屑,非常华丽,现在这些都慢慢飘落下来。”
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来到晚唐,已是李商隐的“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写的不是具体的人、事、物,而是一个状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种情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在写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情感状态都是这样。
唐诗之所以打动我们,因为好的诗契合了生命刹那的状态跟经验,唤起了我们的情感***鸣。
少年时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李白,叛逆豪迈;行岁渐长,开始生出杜甫的对现世的关注;及至盛年已过,会如李商隐一般,当追忆逝去的繁华,有一点沮丧,有一点颓败,有一点幻灭,有一点平静……
当下的时代,已经不是诗的时代。但是,如果我们有意,仍然可以从唐诗中体会,穿越了千年的诗意中蕴含着的文学之美、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