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到外地?
李勣就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功。原是李密的旧部,李密带人投降李渊后,李勣却仍然占着李密曾经拥有的土地,别人问他原因,他解释道:“将旧主的东西献给新主,我羞于这样做。”李渊知道后对他大加赞叹。
后来李密被杀,李勣不顾李渊的心思也要请求为他收葬。由此可见,李勣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心思深沉的李世民李勣既忠心又有能力,自然非常受李世民的赏识。然而作为一代英主,李世民非但不会过分信任任何臣子,反而喜欢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比如说与李勣同样有名的“民间门神”尉迟敬德,在一次庆功宴上嫌自己的座次被安排得太靠后了,当场就开始发脾气,还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兄弟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给打瞎了。过几天,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道: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就是说将尉迟敬德比作韩信和彭越,以此来恐吓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过了一段时间后,李世民又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把女儿嫁给已经上了年纪的尉迟敬德,他只是想借机表达对尉迟敬德的恩宠。好在这次尉迟敬德这次学乖了,他赶紧婉拒了李世民的“好意”。
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笼络群臣,他恩威并施,就连李勣也脱不掉这样的待遇。
贞观十五年的时候,时任兵部尚书的李勣在对战薛延佗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郎中说要想康复,必须要用人的胡须来做药引。李世民知道后二话不说,直接切断了自己的胡子。
要知道,古人一直秉承“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人的胡须弥足珍贵,更何况是皇帝李世民的胡须。又惊又感动的李勣直接把头磕出了血,大哭不止。李世民却宽慰他说:“我这都是为了社稷。”
李世民的胡须到底产没产生药效,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缕胡须一定能使李勣感恩戴德。
之后,李世民可能是觉得他对李勣还不够好,于是又请他吃饭,席间,李世民对李勣说了这样一番话,被记载于《新唐书》中:
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
李世民将托孤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李勣,李勣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咬破手指来发誓。过了一会儿后,李勣喝醉睡着了,李世民就赶紧脱下衣服给他盖上。
李勣如此受重视,然而李世民病重时却把李勣贬为了叠州(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都督。
此时的李勣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没有多想就赶紧前去叠州赴任了。
李世民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太子李治无恩于李勣,为了能使李勣效忠于李治。他便先打压李勣,然后让李治即位后在提拔李勣,这样一来,李勣必然会对李治感恩戴德。
正因为李世民的心机如此深沉,才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
李治即位后的李勣李治即位后,就将李勣召回了京城,并授予他仆射一职。这不仅是尊重李世民的遗愿,更是为了以此来制衡长孙无忌。
此时的长孙无忌风头正盛,连外甥李治都不放在眼里。为了躲避长孙无忌的锋芒,李勣选择了隐退。
可是永徽三年的时候,高阳公主向哥哥李治告状,说自己的哥哥房遗直调戏她。长孙无忌便借此机会查清了高阳公主和丈夫谋反,并诬陷了一批自己的政治对手,如荆王李元景、驸马薛万彻、驸马柴令武、吴王李恪、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巴陵公主等。
这些人都是李治的亲戚,李治为此苦苦向舅舅长孙无忌亲情,但是长孙无忌却不答应,并将他们全部判了死刑。
李治对长孙无忌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永徽四年的时候,他又重新提拔了李勣。
本来李勣在“凌烟阁24功臣”中排行倒数第二,势力较低。李治为了抬高他的政治地位,便命人重新绘制了李勣的画像,并且亲自提笔作序,序里有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茂德旧臣,惟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饰丹青。
顾你旧臣中不仅有李勣,还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但李治却说李勣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说法意味深长。
没过多久,出家当尼姑的武则天重新回宫了。李治要立她为皇后,这不仅是出于宠爱,更是为了向长孙无忌领导的权臣集团发起挑战。
皇后的废立是大事,会牵动许多人的利益,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同意,因为李治的妻子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也同属长孙无忌集团。
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前,李治让四位宰相来内殿开会,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和李勣。还有三个宰相不在受邀之列,然而李勣却被褚遂良给打发走了。
李治一见到其他三人后,就开门见山地说自己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于志宁一直不敢说话,幕后大佬长孙无忌也一言不发,便由褚遂良代替他发言。
第一天双方僵持不下,第二天褚遂良越说越激动,竟然将武则天的私密事都说了出来,据《资治通鉴》记载,褚遂良是这么说的:
武氏经事先帝,众所***知,天下耳目,岂可蔽也!
此话一出,李治愤怒了,要不是长孙无忌拦着,褚遂良早就去见李世民了。
双方不欢而散后,李治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李勣身上。李勣只说了一句话,李治便笑了,他说道: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其实李治就等着这句话,此话一出,不仅武则天能成为皇后,而且长孙无忌彻底输了,也为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此时李治的内心应该非常感谢李世民,为自己送来了李勣这样的能臣。
结语:公元668年,七十五岁高龄的李勣挂帅出征,一举平定了高丽。这个曾经让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三个皇帝倾尽国力,都无法战胜的强悍小国,被李勣拿下了,也拜倒在了大唐帝国的脚下。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李世民当初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