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电影《无问》怎么样?

在电影《莫问西东》中,那个时代的画面和年轻人的赤诚之心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其实这并不是导演对电影场景的艺术加工,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中国人在二战期间创造的一个“奇迹”?

1943,那个被战争撕裂和击碎的时代,无数人用牺牲和汗水寻求和平的方向。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致电中国国民政府,希望中国能在半年内完成成都附近几个轰炸机机场的建设,以便美国陆军航空队能够攻击日本本土。

在此之前,日军曾多次毫无人性地轰炸中国、重庆和成都。手无寸铁的人、在校园里学习的儿童、在医院等待治疗的病人和在教堂祈祷的修女都成为轰炸目标。

当时的中国问题百出。青壮年在前线参军,紧缺的粮食优先供给前线。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成为中国人民建设机场的障碍。

为了让轰炸机起飞,跑道厚度必须达到1米,用于压马路的“石蝎子”重达16吨。这些巨型“石蝎子”全部由人力拉动,其中也有电影中的场景。

就这样,在长达数公里的跑道上,人们就像一大群蚂蚁一样,不分昼夜地建设。许多学生膝盖骨折,发炎流脓,一层皮肤被晒伤。但面对亡国的危险,他们没有怨言。

夜以继日,马不停蹄,仅在5月份,新津机场就建成了。

迄今为止,这座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被称为奇迹,是二战的奇迹,也是属于中国的奇迹。

新津机场建成后,日本飞机再也不敢进入重庆和成都进行轰炸,而从新津机场起飞的美国轰炸机成功进入日本进行反击,使侵略者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没有中国老百姓用“血肉之躯”创造的奇迹,就没有美国空军反击战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新津机场的照片长期挂在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的醒目处。

?后方没有战争,但也有英雄的灵魂。

无论是电影还是新津机场,都只是岁月的书尖。在无数英勇的战士带着理想和责任奔赴前线的同时,“大后方”的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向历史证明了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不屈。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四川为全国贡献了300多万军人、300多万劳动力和三分之一的粮食税收,成为支援人民抗战的“大后方”。

别问西东,别问我名字艰苦的岁月里,满怀理想的中国少年们发出了这样的怒吼。就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这些有血有肉、天真无邪的儿子们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大军的口号,弃笔从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勇的抗战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