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示众好句摘抄赏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盛夏的热,
热得刚出笼的包子都凉了。
还没到正午,作者就让马路上铺满热气。先让人与动物、甚至风都滚蛋,环境里变得静悄悄的: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再邀请上太阳、沙土、空气一起来起势造热:
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没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
近处的热浪向读者扑来,压抑中,作者及时把镜头稍稍拉远,照见地上的?和树上的乌老鸦。热辣辣的世界终于出现了一点生机。作者却让这一丝生机也热得那么难耐:
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
这个世界这么热,真的没有清凉的地方吗?正在读者”绝望“之时,鲁迅给了一处”望梅止渴“:
——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不得不说,那样的”凉“,不也透着一股子热吗?
作者悄悄把镜头逐渐拉远,却又突然通过声音把读者拉回来,让读者再次感受马路上的热: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要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然后,紧接着,一个小屁孩吆喝声起,他还真会抓紧机会卖包子啊!连嘴都喊歪了!似乎,要有热闹看了: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shà],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大概,鲁迅忽远忽近地”玩“了读者一番,要开始写正事大事了吧!大事就发生在最初、也是最末,又最热的这个地方。作者太“坏”了!但这也是读者最期待的:接下来,此时、此刻、此地,会发生什么呢?
鲁迅是一个擅长吊胃口的,铺垫得足足的,又做得那么不露痕迹。
有人说鲁迅的文章难懂。作为鲁迅迷,我不这么认为。你在文章中的好奇,其实他都会给你答案。就像那刚出屉的热包子,出现在这盛夏的午间,我很好奇,它们状况如何?文学大师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关心生活的人失望的:
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这包子,是被人冷落了呢,还是被大热的天比输了?如果读者能把自己放到当时的情境当中,答案自然就在心里。
所谓读者视角,不过是参与到作者的思想中去,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通过提问,然后在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设身处地,把自己丢到小说的情境中去,当一回小说中的人物,去体味作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