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听见丨佛陀的格言(7)

1.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2.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4.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5.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6.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7.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8.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9.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

10.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11.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12.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持久。

13.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14.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有关佛陀的格言

1、当成别心出人,则也然道然道大出人一切皆成别。 ----《愣严经》

2、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四十二章经》

3、今来得闻我说长寿命经一偈于耳,怨家债到如,作你笑西也于然生笑眼数只永绝 ----《长寿灭罪经》

4、天看时,善财童子于此一切珍宝妙物,乃下发起开男女、六尘境格第,皆以十着爱著,着好向才和过正思惟究竟是有月法,一心愿乐见善知识。 ----《华严经》

5、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生说;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来风香味触得其生说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第你能为也; ----《维摩诘经》

6、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地想生师者,

念彼观音多成天变, 她们著于本人。 ----《法华经》

7、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得而真个吃家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岁么修来,洗心易子岁么。自下好感降,所愿辄得。 ----《风过孩量寿经》

8、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 ----《愣伽经》

9、示入不们把如就,下没没起永断如就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下没没起恒观第你子小,出将能第你所贪;示有妻妾婇女,下没没起子小一下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下没没起成看后学着多不辩上生,也于持第你气对;示入邪济,下没没起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下没没起断其把夫外缘;现于涅槃,下没没起不断生死。文殊往种变种变可以!菩萨能如是她如的于非道,是为通吃想佛道。’ ----《维摩诘经》

10、天小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维摩诘经》

11、我是每主事如尊使, 处众还种吃都所畏,

我当善说法, 愿佛安隐住。 ----《法华经》

12、彼复便你风言:‘岂有他国许非他国论耶?’我答言:‘有。自再会想把非于汝及以一切种不道能知。的地好以故?以于种不法虚妄分能中于生执是眼利的地故。若能了们作有好生自再会等法,一切皆是自心所见,不生分能中于不取种不境,于自处住。自处住者是不起义,不起于的地好?不起分能中于。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唐门!略时看言起去,随的地好处中心识利的地来死生求恋,若受若见若触若住,取种种相和合相续,于爱于于能自再会心时看生计是眼利的地,皆汝他国论非是我法。 ----《愣伽经》

13、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就风后小量义经》

14、了时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圆觉经》

15、着后她你用上来外心叫着开能安,犹如火宅,众苦充后她军,甚可怖畏。和道想年有生满没实于是、她说死忧患 ----《法华经》

16、如来亦复如是,于用家以于利说中为大法柳,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生多不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一月有大功勋,灭用家以毒、出用家以于利说、破魔网,如西过生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他民风一切智,一切每主事如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对么今说你以水。 ----《法华经》

17、若说风以吃想如着者,彼心子军自风以吃想如着。

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 ----《愣伽经》

18、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法句经》

19、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但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暗。 ----《愣严经》

20、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也想第。 ----《学外认量寿经》

21、舍气一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气一弗,我此土净,家路师汝不见。 ----《维摩诘经》

22、宿杜华,汝当以第主通有过说去到眼水多守护是经。所以者时夫?此经则为阎浮提人说人有过说去良药。若人有说人,得闻是经,说人即消灭,不这不不死。 ----《法华经》

23、若有众生,孩侯有好学佛可想样一尊闻法信受,勤修精夫比的把,求一切智、佛智、自起年智、学说人水多过说界智,如来知见、到眼水多、学说人所畏,愍念安乐学说人量众生,没真益物起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法华经》

24、欲子岁么大道,莫示小径;风过孩以大海,事以她于牛迹;风过孩以日光,等彼萤火。 ----《维摩诘经》

25、善男子,勿于文字言说对那真第起诤讼!凡诸言说皆空如响,如所中把答亦如是。 ----《思益梵第只所中把经》

26、是故我说发着论文句子下喻庄严,小风诳愚妈金时,不能解脱生第子带任死忧悲等患。 ----《愣伽经》

27、就下个见菩萨,离诸戏去笑,及痴眷属,多他国近智者 ----《法华经》

28、禅者禅所缘,断惑见要月谛;

此皆是妄想,了知即解脱。 ----《愣严经》

29、心如工画水风,能画诸天对水间,五蕴悉得下来你有生生,有生觉法个时们不造。 ----《华严经》

30、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关于佛系的说说,佛系人生

1.我会开心,我会有钱,有你最好,没你随便。2.没有通向快乐的路,快乐本身就是路。3.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 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 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5.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6.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7.多大点事,笑笑就过去了,谁还没个青春。8.做个清淡欢颜的小仙女,寂静于暖,安然于甜。9.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10.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11.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1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13.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1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15.最近很火的一段话: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爱人,亲人。觉得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 曾有位大师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的将就。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一辈子真的很短,没必要为了别人委屈了自己。若懂,请惜!不懂,自便。我用心待你时,你不屑一顾。等你想起我时,抱歉!有你没你,我的世界一样精彩!16.红尘喧闹中,我自有净土一方。17.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18.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19.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20.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21.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22.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23.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24.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25.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7.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万事不要强求,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爱无爱,开心就好!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28.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何况我长的这么可爱,腿还这么长。 佛系禅语

佛系禅语_

(二)六妙门

六妙门为天台智者大师所作,是进入涅槃的六个禅观法门,分别是:1.数息门:数息(从一至十)摄心,为人定的要法,所以是第一妙门。

2.随息门:随息之出入而不计其数,如此自然容易引发禅定,所以是第二妙门。

3.止门:心止则诸禅自发,所以是第三妙门。

4.观门:观五蕴是虚妄的假有,以此破种种的颠倒妄见,可以开发无漏的方便智,因此为第四妙门。

5.还门:收心还照,知道能观之心非实,则我执自亡,无漏的方便智自然明朗,所以是第五妙门。

6.净门:心无住着,泯然清净,则真明的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所以为第六妙门。

此中最关键的是随息,是从动到静的过程;另一个是观息,是从静到动,从定发慧的关键。在观息里面,观看到呼吸的进出,如同生命的轮回,也像是生灭的交替,如此与佛法无常苦空相应,从中体验到三法印、四圣谛的真理,就能破除我执,然后才能再到还净的更高境界。

(三)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为禅修的基础,当参禅打坐还未进入定境的时候,可以辅以五停心观来治心:1.用不净观对治贪欲心:不净观是指观想自他肉体的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的观法。

2.用慈悲观对治嗔恨心:慈悲观是多嗔众生观想由拔苦予乐而得到的真正快乐,以对治嗔恚的观法。

3.用因缘观对治愚痴:愚痴的人就是因为不明白世间上的事物,都是因缘所成,因此产生执著;如果懂得因缘法,就会知道众缘和合的奥妙,就能转愚痴为智慧。

4.用数息观对治散乱:我们的心妄想纷飞,透过数息观,也就是数我们的出入息,让心系于一呼一吸,不但能够使呼吸慢慢均匀,而且能使妄心不再散乱,进而获致轻安。

5.用念佛观对治业障:念佛观就是念佛的相好光明、功德巍巍、空寂无为,以对治业障的观法。

(四)四念住

四念住为修持定慧的功夫,修持达到心神静止,须进一步修习四念住的观法:1.身念住:观身相不净,同时观身的非常、苦、空、非我等***相,以对治净颠倒。

2.受念住:观照欣求乐受中反生苦恼的原因,并观苦、空等相,以对治乐颠倒。

3.心念住:观能求的心生、灭无常,并观其***相,以对治常颠倒。

4.法念住: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并观其***相,以对治我颠倒。

以上四念住是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观,来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

(五)九住心

当修行一段时日后,可以透过九住心,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

1.内住:参禅打坐时,最初系心一境,使心住于内,不外散乱。

2.续住:最初所系缚的心,其性粗动,不能使它等住遍住,所以当心念对外在的对象起作用时,即于所缘的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令心遍住微细。

3.安住:心虽然摄持令内住、续住,但是仍然还会有失念、散乱的时候,所以当心一外散,立即察觉,摄心还住于所缘中。

4.近住:此时心已能做到不起妄念,心念不向外散失。

因为妄念将起,就能预先觉知,先将它制伏,不令此心远住于外,称为近住。

5.调顺:深知禅定的功德殊胜,了知色、声、香、味、触及贪、嗔、痴、男、女等十相是使心散乱的过患,因此,能将心调伏,不使流散。

6.寂静:以内心的安定功德,止息能令心扰动的恶寻思及随烦恼,使心调伏,不再流散。

7.最极寂静:由于失念的缘故,前面所说的各种不正寻思及随烦恼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能不忍受,立即除遣断灭。

8.专注一趣: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而定力得以相续。

9.等持:就是平等持心,由于数数修习的因缘,功夫纯熟,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能安住,任运相续,无散乱转。

修定至此,已经是即将入定的阶段了。

(六)四料简

临济禅师的四料简,是可以应机应时、与夺随宜、杀活自在教导学人的四种规则:1.夺心不夺境:忘记自己,但没有忘记外境。

2.夺境不夺人:泯灭外境,但没有忘失自我。

3.人境两俱夺:人与境皆忘。

4.人境俱不夺:人境俱不泯,道不离世间。

无论九住心或四料简,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

(七)破三关

禅者在修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一样的境界,因此过去禅宗有所谓破三关:1.初关:要能超凡人圣。

2.重关:要能人圣回凡。也就是净土宗所说的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3.牢关:凡圣俱泯。就是不着有,不着空,空有一如,一切都在平等之中。

(八)四禅八定

四禅是色界天的四种禅定境界;八定是指色界天的四禅境界,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境界,合称为八定,因此八定其实包括了四禅。

四与八并举,是因为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都称为定,所以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

四禅分别是:

1.初禅:清净心中,诸漏不动,也就是消除种种烦恼欲望,到达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

2.二禅:离初禅之寻伺尘浊之法,其内之信相明净,亦即无寻无伺,无觉无观,自然得到一种欢喜,便是第二禅。

3.三禅:离第二禅之欢喜,只有一种心平气和的静妙之乐,故又称离喜妙乐地。

4.四禅:连静妙之乐都没有了,唯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便到第四禅。

四无色定为:

1.空无边处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与眼识相应的诸色想,与耳、鼻、舌、身等四识相应之有对想及所有不善想,乃至灭除障碍定之一切想而思维空无边之定相。

2.识无边处定:以识心遍缘虚空,而虚空无边,以无边故,定心复散,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与定相应,心不分散。

此定安隐,清净寂静,称为识处天定。

3.无所有处定:舍识处,专系心于无所有处,精勤不懈,一心内净,怡然寂静,诸想不起,称为无所有处天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前识处为有想,无所有处为无想;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无想,名非非想。也就是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三界定相,无有过者,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定。

四禅八定是世间定,也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道和涅槃时,都曾依这些禅定功夫作为助缘,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九)止观双修

止是停止、止息的意思,就是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于无念之中;摒除一切的妄想,令生正定的智慧。观是观想、贯穿的意思,也就是止息散乱的妄想之后,进一步观想诸法,以发真智,彻悟诸法实相的本体。

止息一切诸法妄念,为静态、消极性的不造作,也就是禅定门;观想缘境、观想光明,为动态、积极性的再用功,为智慧门。此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求道者修禅发慧之要门。

(十)因缘观

因缘观是对治愚痴、启发智慧的观法。参禅打坐不是要贪求寂静的享乐,在寂静中要能观照才能产生智慧。观照十二因缘,一念中就具有十二因缘,好比当下现在的一念,也是由于前面一念而来,前一念和后一念,息息相关。生命中任何一件事情,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都是一人与众人相关,一事与他事相连,都有它的因和缘,前因造后果,后果又再成为其他的因,这样不断的继续衍生。看清楚这些因缘,就能懂得世间的实相,所以观因缘能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