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老式电影
华阴老腔是由陕西华阴的一种地方评书艺术演变而来的皮影戏剧种。当皮影戏被撤掉搬到舞台上,就成了现在的华阴老腔。因为这种老调明确规定只传给同一家族的男性,所以濒危,急需长期保护。华阴老调有那么多名家,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老调才变得更好。
正宗老调传承人:张希敏
张希敏、张新民等老派艺人都是张全胜的儿子,是华阴老派的正宗传人,也正是他们保存了100多部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剧目。2008年,张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他的父亲张全胜是受老腔影响最大的人。他全面继承了张家的戏曲传统,唱功高超。曾获陕西省戏曲音乐会“老腔正宗”称号。
有两个老派名人,既有正宗的,也有菜鸟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最著名的老调名人,一个是上文提到的正宗老调张全胜,另一个是被誉为“老调新秀”的王振忠。他聪明好学,兼收并蓄,为老调戏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振忠是一位老派艺术家,被称为“白猫”。他天生眉如雪,对老调有着惊人的理解。华阴大部分人只知道《白发苍苍》,不知道王老先生。王老先生也不避讳,还冒充“白毛”王,姓“白毛”,也是张氏宗亲的老调传承。
“白发”70多岁了,说起老调就激动。王老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老调音乐的唱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丰富了老调的表演效果。1993年,张艺谋拍摄电影《活着》,王振忠在剧中成为一名老牌歌手。随着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慷慨激昂的老调也走向了世界。
从那以后,经常有外省甚至国外的人来到华阴市老腔艺人的家里,欣赏和了解老腔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王老先生家中藏有大量手写乐谱,其中不乏有数十年历史的手写手稿,且多为他本人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