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海域为什么地震频繁

根据烟台地震局网站: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09月,烟台监测区域***发生有感地震46次(皆为长岛4.5级震群中的地震),其中显著有感地震4次.

由断裂活动性质及其地震活动性分析可知,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是主要的控震断裂。

烟台地区位于华北断块区的东部。华北断块区边界受深大断裂控制,断块区内部在构造和地貌上总体格局是北北东向的隆起区与沉降区相间。新构造期以来,继续保持着隆起区的上升和沉降区的下沉,断块区内构造和地震活动与这一区域隆起与沉降相间分布格局具有密切关系。烟台地区发育许多活动断裂,主要有以下几条:

1.1蓬莱-威海断裂带

该断裂带呈北西走向,切过芝罘岛北缘,向西北直达长山岛与蓬莱之间海底。磁场反映为北西向正负磁异常带,沿断裂带发育串珠状正磁异常。

在蓬莱红石山及铜井一带的第四纪玄武岩和下伏黄土中可见到北西走向断裂及断裂崖。由图所示的红石山东北海边陡崖玄武岩断裂剖面表明了第四纪中晚期半岛北部新构造活动的强烈程度,也表明了北西向断裂表现出张性特征,断面北倾,北盘(上盘)下降。

根据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裂组成。根据海域声波探测结果,蓬莱-威海断裂带内多数断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在第四纪活动明显,对于渤海海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以北东向玉林店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牟平段和牟平-威海段。西段长岛-牟平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可能达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根据海域声波探测资料没有发现错动全新世地层现象。东段牟平-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错断晚更新世地层现象。

综合分析表明,蓬莱-威海断裂带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1.2东殿后断裂

断裂西起瓦山附近,向东经桃园、东殿后、辛上庄、旸里,终止于米山断裂,米山断裂以东未见断裂迹象,总体走向近EW,全长约20公里。断裂规模由东向西逐渐变小,中东部断裂带宽达几十米至上百米,西部断裂带宽达几米至十几米。

东殿后断裂发育于元古代花岗岩中,瓦山和旸里间地貌上表现为平直的断层谷地,谷地由3段组成,西段为桃园西的沁水河上游,谷地长8公里左右,宽一般200~500米,东殿后一带最宽600米左右,断层也位于谷地的南缘;东段为旸里以东断裂位于老母猪河谷地的北缘。在辛上庄西见较为典型的断裂剖面(图3)。断裂破碎带宽100余米,断裂带北部的断层错断了第四纪坡积角砾层。剖面出露的地层j黄褐色黄土砾层,为现代人工堆积;k深褐色含粗砂、细砾黏土层; l坡洪积角砾层,角砾大小大小不一,粒径大者10~20厘米,靠近断层附近多较粗、远离断层变细,形态上为一崩积楔,最大厚度180厘米,该层底部的热释光年龄为(84.36±7.17)ka,顶部的热释光年龄为(75.24±6.79)ka,为晚更新世早中期。层m和层n之间为断层接触且发育厚15~20厘米的灰白色断层泥,断层泥显微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破裂方式以粘滑为主,兼有稳滑运动。

从东殿后断裂破碎带发育稳定的煌斑岩脉看,该断裂最早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动为压性,后期转变为左逆断。从断裂的结构面关系分析,东殿后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从断裂带物质固化胶结程度、地形地貌特征、断裂与第四系的关系和样品测定年代分析,东殿后断裂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最新活动时代是晚更新世早中期(7.5~8万年)。

1.3黄县弧形断裂

黄县弧形断裂北端与黄县断裂相交,向南经黄山馆镇东、辛庄镇、金岭镇东、朱桥镇和苗家镇,断裂走向20-32?,倾向西,倾角70-80?,空间上表现为微向西突出的弧形展布,全长约45公里,控制着花岗岩和金矿矿化带以及第四系和第三系的分布。

沿断裂在辛庄镇常家庄子村北见人工开挖基坑,基坑北壁断裂产状为300?∠70?,东盘为破碎的花岗闪长岩(图4);西盘为Q31浅棕红色粘土和Q32褐黄色亚粘土地层。断裂破碎带由灰绿色、褐黄色和灰黑色断层破碎岩、碎粉岩和断层泥组成,具有分带性。断层破碎岩、碎粉岩和断层泥未胶结。断裂将Q31浅棕红色粘土和Q32褐黄色亚粘土地层正向断错4.2米。断裂之上覆盖有厚1米左右的Q4土黄色亚砂土地层没有被断错。

在断裂断错Q32褐黄色亚粘土地层、Q31褐黄色粘土地层和坡积亚粘土地层分别取释光样品TL1、TL2和TL3。TL1、TL2和TL3释光样年龄分别为距今(97.56±8.26)ka、(57.59±4.89)ka和(19.85±1.69)ka。

从断层带物质固化胶结程度、地形地貌特征、断层与第四系的关系和样品测定年代分析,认为黄县弧形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1.4黄县断裂

黄县断裂由两条近东西向的平行断裂组成。北侧一条断裂被第四系覆盖,南侧一条断裂构成了黄县盆地的南部边界。断裂西起黄山馆,向东经大陈家、员外刘家、沙沟、延伸至大于家。

断裂在6波段图象和234波段合成的TM图象上有清晰的显示,断裂控制现代地貌发育,断裂两侧色调在15级灰度表中达3个级差,表明断裂两侧地貌、岩性有明显差异。断裂南侧主要为燕山期郭家岭混合岗岩和玲珑花岗岩组成的200米左右的低山地貌;断裂北测为海拔30~50米左右的第四纪残坡积层和晚更新统洪冲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的冲积平原,为南升北降的正断裂,地势缓缓向北西倾斜。流经断裂带上的一系列沟谷发生同步扭曲,断裂显示右旋平移的性质,可见断裂具有正右旋走滑性质。

在大陈家村南大路边,玲珑花岗岩地层中见到一组走向近东西向的断裂。断裂有明显的挤压特征,显示逆断裂性质。其中主要一条走向78°,倾向北西,倾角65°。断裂面宽6厘米,断裂面上充填的白色断层泥未胶结。断裂上覆20-30厘米第四纪残坡积层,未见构造变动形迹。可见断裂早期有过逆断裂活动。根据断层泥热释光测定,断裂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在Q3早期,距今为(9.78+0.71)万年,断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没有发生断错地表的活动。

参考: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