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时,说出自己不肯放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泪流满面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主导对蒋介石进行了 “兵谏”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西安事变。
当时蒋介石跳窗逃跑,不慎摔伤后背,躲在后花园的石头背面被两人活捉。
软禁蒋介石后,张学良组织人员改组国民政府,准备救国抗日。
这场兵变发生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间,日军侵略者不断增兵蹂躏我国土地,大肆屠杀我国同胞。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不仅不抗日还在搞内讧, 忧国忧民之际张学良只能 “大义灭亲”。
然而正是这场兵谏虽促成了国***合作,却让张学良被囚禁了一生,直到蒋介石临终才说出自己不放过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更是潸然泪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的张学良又怎么样了呢?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就了大批学子开始走上救国的道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社会 进入民国时代。 本以为国民党的出现会带给广大老百姓新的希望,可资本主义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梦想。
尤其是孙中山先生过世后,国民党第二代领导人蒋介石不顾道义,违背初衷, 不仅没能解决国内根本问题,还在外交上软弱无能,造成侵略者不断侵犯我国领土。
以日本最为严重,增派大批部队赶赴中华战场对中国开展,***产党的出现燃起了星星之火,让人民有了向往,随着队伍的壮大。国民党开始担忧两党产生利益冲突, 在那个时候***产党一直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后方根据地扎根农村,接触人民,全心全意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但有政见不同也应该先一起对外。可蒋介石却反向操作,为了剿我党,对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国人民视而不见,一心一意扑在争权夺利上。
当时国民党中一些爱国将领就曾 “死谏” 希望蒋介石能放下成见与***产党合作,把侵略军赶出中国。 后期双方在商量执政问题,蒋介石根本不听,对于权力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因为宋家家大业大,蒋介石为了获取宋家支持,更为得到宋家背后的势力“美国”的支持。 毅然决然跟妻子离了婚,娶了宋家二小姐宋美龄,并发布公告说“中美合作”。 这场梦幻婚礼让蒋介石的地位更加稳固。
而 张学良 算得上一代枭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一方的军阀,东北霸主,居于沈阳奉天,私下都称呼他为“奉天皇帝”。虽说民国军阀混乱,但张学良从未伤害过自己的同胞,对于日本, 他更加没有好感,生在将门本就性情飞扬,在家国主义面前,这位“奉天的太子爷”拎得清大是大非。
1931年,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 爆发,张学良悲愤交加,面对日本人的挑衅,张学良再也坐不住了。十年前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就跟日军结下死仇。这些年的作为,张学良忍到极点,刚要出兵抵抗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 “放弃抵抗”。
这四个字像一块大石头把张学良砸得粉碎,看着东北地区得意洋洋的日本军队,张学良心痛不已,伪满洲国的建立让张学良直接暴怒。 可是身为将领,他明白“军令如山”的铁律。
三年的战争, 张学良苦于没能上战场的悲哀,官职却一升再升,蒋介石让张学良调任西北剿***总司令,张学良虽接受了职位,但与***产党的战争一场他也没打。 国内呼声四起希望两党合作***同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八一宣言的发表,让张学良坚定了要联合***产党抗日的目的。
蒋介石听闻后直接无视,依旧我行我素地发动内战,都是中华儿女都是国家同胞枪口不一致对外反而窝里斗,张学良下定决心哪怕是死也要救国。
1936年12月4日 ,蒋介石巡查督战到了西安,张学良联合杨虎城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坚决不同意,并下令必须立刻攻打陕北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拒不执行命令,蒋介石以此为由,直接将张学良和杨虎城调任外地。
张学良直接暴走,几天后正要出发的他在街上遇到了示威游行的队伍,学生们纷纷谴责张学良软弱,更有学生向他吐口水嘴里骂他: “有能耐回东北收复失地。”
一字一句刺痛了张学良的内心,他决定发动政变逼迫蒋介石接受抗日,于是12月11日晚,张学良联合杨虎城集合军队准备行动。 并联合自己的东北军将领,向他们宣布明天清晨的兵谏行动,“不成功便成仁”,这次张学良一点也不会再退缩。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带着自己的东北军队,杨虎城联合自己的部队,兵临总司令蒋介石的西安府邸。蒋介石听闻吓得不敢开门, 他知道张学良这是来找他拼命的,自己出去就是个死,前后门都被重兵包围,现在调令出不去门口,自己成了笼中之鸟任人宰割。
张学良扣押了七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下午三点实在等不到蒋介石出门的情况下,直接冲了进去, 蒋介石见状竟跳窗出逃,还摔伤了自己的后背。
软禁蒋介石后,张学良直接宣布 “改组国民政府” 至此西安事变正式爆发,张学良下达命令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将领,并确立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我党方面知道后致电张学良,坚决拥护张学良的正确决策,双方需要尽快见面确定***同携手抗战政策。
宋美龄听闻蒋介石被软禁,不顾一切飞到西安,只是随后的一切舆论一边倒地批判张学良和杨虎城,认为他们扣押蒋介石是大错特错,毕竟他才是领导人物,不利于往后的形势。张学良不听众人劝说, 一定要蒋介石答应跟***产党合作他才能释放蒋介石。
蒋介石被逼无奈,最后在众人的力保和规劝下,同意与***产党合作,张学良为了防止蒋介石后悔让蒋介石许下承诺去南京接见周总理。 蒋介石作出回应,以后如有再内战情况,一切皆由他负责。 1936年12月26日,经过半个月的调停,蒋介石在宋子文的陪同下赶赴南京与周总理商议国***合作事宜,西安事变宣告结束。
西安事变后国***两党达成了战略上的合作意义,国内局势发生转变,一致对外抗击侵略者,正面战场多数国民党在指挥,大后方战场***产党在指挥,配合上默契十足。 前方战士在浴血奋战,而蒋介石却为了私利不停残害忠良。
对于西安事变这件事,蒋介石如鲠在喉,每天寝食难安的他明白,如果抗战打完了,会不会还会有这么一场兵变,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在心里绝对不可以忍耐。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蒋介石的名单里上了黑榜。 对于张学良来说,杨虎城更好拿捏。
杨虎城的西北军没有东北军的影响力大,对于杨虎城随便找个错处,蒋介石就把他撤职了。 为了能让他离开张学良的身边,蒋介石以培训学习为由,让杨虎城出国考察 。杨虎城无奈只能听从命令,拔掉了杨虎城这根眼中钉,张学良就成了蒋介石接下来要对付的目标。
在西安地界上,张学良仗着身后的东北军对蒋介石肆无忌惮,对蒋介石不好下手。 如今国***两党正式合作,蒋介石希望张学良跟自己回南京,明升暗降的职位,让张学良明白,蒋介石是想夺了他的军权,留在身边监视他。
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安定, 张学良跟着蒋介石来到了南京,踏入国民政府的那一刻,张学良就被卸下武器软禁起来,对于这个场面,张学良丝毫没有反抗,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张学良被软禁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人都觉得蒋介石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更有各界名人政客希望蒋介石把张学良放出来。 蒋介石软硬不吃,不仅不放出张学良,更派人把他送到了溪口镇的深山里。
为了能出去抗日,张学良连续给蒋介石写了十几封信,蒋介石连看都不看。 他觉得张学良或许是一个人寂寞,于是派人把张学良的夫人们全部接来送到了他的住处,或许蒋介石觉得有美女作陪,张学良会老实些。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张学良得知日军行为后悲愤交加,对于死难同胞,张学良痛心疾首,要求蒋介石放自己出去抗日,不仅遭到了蒋介石的反对还把他转移到了湖南郴州。张学良手上没兵没钱,还有人看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过上了种菜浇花的生活。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撕破脸,两党又开始内战,只是民心所向***产党取得了胜利, 蒋介石连夜出逃飞往台湾省新竹市。 那个时候蒋介石起了杀心,对于张学良或许死了更为干净,宋美龄及时劝阻, 毕竟她与张学良是多年好友,为了情谊拼命力保,蒋介石无奈又让人把张学良和他的夫人带回了台湾。
在台湾的日子,张学良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如果不是那段时间赵四小姐陪着他,张学良几乎精神崩溃。他与蒋介石斗智斗勇的日子疲惫不堪,甚至在生日宴上互送礼物试探对方。蒋介石七十大寿张学良送瑞士名表附带卡片一张: “时间到了,我可以出来了吗?”
蒋介石知道其中的意思,直接回了他一根拐杖,让他没事就去周边散步游玩,此不是更好。
张学良不得自由,其实蒋介石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战败后回到台湾,反扑势力被我党一一剿灭 。气结于心的蒋介石,已经病入膏肓,有心无力的政权也让他把控不住。最后蒋介石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突然回光返照般地站了起来,穿好衣帽走到了外面坐在院子内的长椅上,看着宋美龄和儿子蒋经国,看着父亲有些吃惊,怎么突然可以行走。 蒋介石精神百倍地看着他们,随手一挥希望他们能过来。
宋美龄和蒋经国围绕着他坐下,蒋介石像是交代后事一样说着什么,最终话锋一转,说到了张学良。蒋介石知道自己死后,接人自己的是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他希望儿子明白政权交替道路艰险。 他告诉蒋经国,绝对不能“放虎归山”这四个字一字一句从蒋介石嘴里说出来吐字是那么清晰 。
宋美龄听完,潸然泪下,她知道无论如何蒋介石也不会放过自己的好友。
蒋经国知道父亲的担忧,他怕张学良集结部队危害蒋家的“江山”,于是答应父亲的请求。 蒋介石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被搀扶着回到了公寓,下午刚过晌午,蒋介石就闭上了他的双眼,带着对结果的不甘心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7岁。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谨记蒋介石的嘱托,对于张学良还是处在严密监视中,张学 良为了获得自由,表现得对政治毫无兴趣。 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省的政权交替严重,张学良在新政权的支持下获得了久违的自由,整整五十四年,张学良已经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年迈的老人。
为了能远离这一切,张学良不想在中国生活了,带着自己的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旧金山,在那里安享晚年。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着不甘,本是爱国青年却因抗战搭上自己的后半生,但相信张学良并未后悔。
如果再来一次“西安事变”照样发生,这是大势所趋,对面国破家亡,奋起反抗才是那个时代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只是可惜将门出身的张学良没能亲自上战场,如果他能自己站在抗日战场上,那么张学良一定是个往来不败的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