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体”···
“知音体标题”流行网络,网友纷纷对名著书名作出另类诠释,如《白雪公主》被恶搞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有网友还专门发帖总结了一些经验,帮助网友们迅速熟悉并能写出“知音体标题”,还特别嘱咐重新命名的标题词语一定要华丽、情绪一定要哀怨等。(《新文化报》9月3日) 《知音》杂志这回再次扬名网络了,真不简单。有市民认为,“知音体标题”是一种调侃或是恶搞,仅仅是网民之间的一些游戏。“知音体标题”的流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们对那种恶俗文化的另类反击,或者说是反讽。 恶俗是什么?按《恶俗》一书的作者福塞尔的解释,恶俗是指某种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厌恶的东西,但是又会让不少人相信它们是纯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东西。恶俗文化,就是宣扬恶俗的东西。 很久以前,笔者就看过《知音》杂志,刚开始很容易被它粗大的标题吸引,感觉里面还是有一些情感或是传奇故事值得一读,但日之长久,越来越觉得文题之间的背离之深。特别是标题,编辑们很容易把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情趣盎然,但是内文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故意夸大一些细节,令人不忍卒读。 有人说,一本像《知音》这样“糟糕”杂志的功用,是去鼓励读者崇拜和嫉妒那些肤浅的娱乐界名流和各色有着出奇成就的愚蠢怪物。为了让它的读者沉溺于风花雪月和虚情假意中,它自有高招让读者流下眼泪,不管这是笑泪还是悲泣。所以,它很适合一些有闲的师奶阅读。 不仅其标题和文字的使用极尽炫耀、煽情之能事,而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仅仅出于卖弄而非需要。任何事情,只要能和畸恋异情等娱乐元素挂上钩,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展示,甚至连蛛丝马迹的传闻也不放过。正如福塞尔评价美国一些报刊时说的,他们“假设愚钝的读者无法忍受任何事实真相,除非把它们“润色”一番,将它改造成娱乐,这种假设导致了一贯自以为聪明的标题,依赖毫不相干的押韵……” 现在,一些网民感觉“深受其害”,于是反戈一击,通过恶搞等形式,扩大了“知音体标题”的效用。这是一种有趣的事情,是网络草根对伪精英、伪白领文化的一种冷嘲热讽的解构姿态,一种另类的文艺批评。所以,舆论中关于知音体标题喋喋不休的争论,是一次恶搞对恶俗的开战。(钟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