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生活》:把苟且的生存变成诗意的生活
最近看的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来自2006年出版的亚历山德拉·斯托达德的《雅致生活》。喜欢书中对于“情趣“的理解:“所谓‘情趣’,不过是一些日常生活的模式。也许你所做的事情很平凡,但是‘情趣‘可以使你做事的方式发生不平凡的改变,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形中得到升华, 变得不同寻常、庄重典雅。‘情趣’可以使你更好地感受自己、感受生活,使你更加宁静、更加从容,使你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而书中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完全贯彻以上观点,即利用一些简单的心思,使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同寻常,从而创造出美丽、宁静的生活氛围。虽然这本书出版很久了,封面也有点‘古早’,但一点都不落伍,并且和之前看过很多生活类的书籍、文章有所区别——后者关于“美好生活”,要么就是导向“断舍离”的收纳整理,要么就是列出种种“让人有幸福感”的物品清单,激发读者的购物欲。 作为一位著名的室内装饰师,亚历山德拉·斯托达德十分留意日常事物中那些朴素的细节。比如,她写道:
“当我上完健身课回到家,浑身冒热汗,这时喝点加碎冰的柚子汁特别提神。我会把柚子汁倒在一个很大的圆玻璃杯中,用母亲留给我的银制的冰茶吸管慢慢啜吸。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会让我产生很好的感觉。”
“当我下厨做菜时,我总是系上一条漂亮的围裙。我系围裙的原因纯粹是心理需要,这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大厨。”
特别是这一条:“当你回家时,你要用美妙的方式让自己享用一些滋补身心的东西,就像招待朋友一样招待自己。要让自己获得短暂的休息时间,使身心愉悦、精力恢复。”
我想到我妈也有一些类似的习惯。小时候,家人出门上班上学前,她总习惯用电饭煲或者砂锅定时煲一锅汤,夏天是莲子银耳、绿豆百合之类,冬天是香菇排骨汤、茶树菇老鸭汤之类,等到晚上回家,家里香气扑鼻,那一刻,一整天的疲惫仿佛被洗刷殆尽,所有细胞焕发新的生机。
再比如说如何对待工作日的午餐,作者这么认为:“如果你把三明治当午餐,那就不要坐在办公桌旁吃,因为电话铃会打断你……你可以离开办公室一会儿,找一块小小绿地或者大树。无论你的午餐多简单,都要专门为用餐挑一个地方。如果我们太多地剥夺自己放松精神的机会,我们就会在健康上付出惨重的代价。”确实,在狭窄的格子间,对着布满粉尘的电脑吃油腻外卖,连屏幕里的吃货五郎大叔都拯救不了你的胃口。
还有一些巧思是留给别人的,各种“百宝箱”里的情谊令人动容:
“我在卧室衣柜里留了一层,上面放着一个漂亮的箱子,每当我在旅行途中发现了什么很喜欢的小玩意——例如篮子、绒面小箱子、香包、花香罐、便签本、手绢、画框……我都会买上几个装进我那只百宝箱里。这样日积月累,我就有了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礼物。遇到合适的场合时,我就能送给朋友一份惊喜。”
“每当你有子女或孙子女出生,你都应该为他(她)准备一个储物箱……这种箱子可以用来装孩子的头发,医院的出生牌,庆贺出生的电报……这些东西既有艺术价值,又是爱的标志;你永远不愿意失去它们,却无法把它们放进婴儿相册;所以,你应该把所有这些感人的、值得纪念的东西放在一个特殊的箱子里,这可以让你保持美好的回忆,也方便你重温旧梦。”
“在办公室放一个精致的备用物品篮,篮子里装上护手霜、针线、丝袜……任何人可以随时取用。”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想被别人温柔以待,就要先温柔以待别人。如果自己做这样一个情感丰沛的人,会是多么幸福。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长辈,又会有多么幸运。
其实想来,生活哪有那么多波澜不惊,一个又一个单独的日子其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为什么有人过得浑浑噩噩,有人却幸福平和,区别大概就在于,能不能从这种日复一日中提取出属于自己的情趣。
当然,这并不容易,“生活中的情趣需要一种直觉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对生活细节进行设计,并加以保持。”但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我们才会觉得步履踏实、内心充盈、身心自由、视野清明。
所以,对于这本书,学习的也是一种态度,而并不局限于书里的种种细节。有钱时买一些喜欢的物品犒赏自己,没钱时月朗风清也是一种天然的馈赠,说到底,雅致生活,关乎的并不是我们的生存现状如何,而是自己的内心如何确定自身。就是因为来自内心的标准,才把我们从杂乱无章的琐事里解放出来,让苟且的生存变成了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