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英俊的其他信息

相声搭档于丹与“国乐”相声协会

于丹,1982年生人,政治学博士,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创始人之一,天津哈哈笑艺术团成员 。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于丹,从小就在相声的熏陶下长大。中学时,和几个同学用相声段子说笑,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后来于丹考入了南开大学,和几个同学无意中听到天津师范大学相声社团的演出,脑子里蹦出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南开大学没有自己的相声社团?没想到过了几天,同伴高路风风火火地跑来,说相声社团已经批下来了,咱们准备活动吧。于丹这时才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就这样,2002年,南开国乐相声社成立了。成立初期,国乐相声社总***6个人,运行得很艰难。于丹说:“表演不成熟,演出机会也少,不少好奇来报名的同学一听还要说相声,而不是去听相声,都退社了。”在其后几年相声协会的纳新中,有的时候一年只有两个成员毕业时还坚持留在协会中 。

2004年-2005年间,茶馆相声复兴,艺人郭德纲的德云社在北京叫响,相声火了,这把火也蔓延到了南开校园里。两年的惨淡经营,大浪淘沙,让国乐相声社历练出了一批爱相声、能吃苦、会表演的“老兵”。领导的关怀和同学的支持都让于丹心里暖洋洋的。 ,相声天分极高的新生裘英俊入社,于丹从此开始了和他的搭伙。裘英俊的活泼机灵,加上于丹的稳重老成,在同学圈中立刻“炸了锅”,成了国乐相声社固定“攒底”的一对儿。从那时开始,于丹也获得了去茶馆演出的机会。在“国乐”的发展中,于丹认识到校园相声因为受众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所以段子一定要有时代感,紧跟时代,包袱皮儿要厚。相声协会的剧本一部分改编于传统相声,在里面加上大学生活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内容,使得同学们们易于接受;一部分就是把传统相声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段子,像2002年创作的相声《恋爱趣闻》;还有一部分就是原创,如马畅2004年创作的《替考》、《新电影对联》。其中沙健编的《创业进行时》讲大学生创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蒲文斌创作的《我是爱南开的》受到了学生的空前欢迎,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很快成了学校的十佳社团。年,于丹和裘英俊、高路、李鹏几个同伴正式拜姜宝林先生为师。 拜师于丹坦言:“和师父多学点本事,也是想更好地培养国乐相声社的新生,我们常想,毕业以后国乐相声社怎么办,还得重视它的传承工作。”随着“新校园相声”热的兴起,“国乐”参加了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和《青年大世界》节目的拍摄, 并与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台合作,组织了多次曲艺进校园活动,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