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马谡的词语

1.有关马谡的成语有哪些

攻心为上[ gōng xīn wèi shàng ]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徒有虚名[ tú yǒu xū míng ]

空有名望。 指有名无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鼓角齐鸣[ gǔ jiǎo qí míng ]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合。”

挥泪斩马谡[huī lèi zhǎn mǎ sù]

出自相关成语故事,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

出处:《三国演义》

2.马谡的外貌描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谡是蜀汉安远将军、中参军。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随兄马良仕刘备入蜀。

刘备临终对丞相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要谨慎!”诸葛亮并未听取,以马谡为心腹。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定攻心之计,诸葛亮深以为然。

后为安远将军。建兴六年,随诸葛亮北伐,以马谡为中参军。

诸葛亮出军祁山,马谡自告为先锋往守街亭,但不从副将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军败。马谡曾下军令状,诸葛亮将他斩首以正军法,时年三十九岁。

后以线缝首于尸,诸葛亮亲写祭文。

3.在线词语解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

4.马谡的详细介绍

骄傲失街亭,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街亭之失是马谡骄傲所造成的,事实是这么吗?在下以为不然,这只是上天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

马谡并非夸夸奇谈之背,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就曾经提出过攻心为上的计策,不但深得诸葛亮满意,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孟获所统治的地区是蛮荒之地,道路崎岖。土著人其他不信,就信自己能打,如果用强硬的手段,即使现在平定了,他们心里还是不服气,等你走了,然后在给你闹。只有当降伏了他们的野性,才能算是实质上的平定。而马谡这个计策应该说是属于心理战。从心理上压制,征服孟获等部落。

从以上事实可以得知,马谡并不笨,然而在街亭上的举动,的确难以让人接受。其实这也是放手一搏的表现,并非马谡骄傲轻敌, 是一场心理的对抗战。

一,武将方面,马谡身边只有王平,而附近地区则只有魏延是有点名气,但是杂街亭地区,则只有马谡与王平而已,其余都是没什么名气的角色。而对方呢,北魏名将,张合。曹操手下五子良将的老二,在当时蜀国可以说是难逢敌手。

二,士兵方面,马谡手下2.5万,张合5万,数量明显处于下风,张合当的先锋,他的士兵锐气正盛,敌人都马上要赶到了,这时候才建筑防御工事,时间上不允许,如果与其硬拼,说不定还会全军覆没。

三,既然不能与之硬拼,则只能避其锋咯。但是街亭那是必须守,唯一能躲又能压着敌人,不让其靠得太近的方法,就只有居高临下,在士兵冲锋的时候也能占据地势上的优势。

以上几点,使得马谡放弃当路下寨,而采取上山的抉择。那么上山有没有不利影响呢?肯定是有的,正如王平所说。如果被张合断了水道,则不战自乱,作为统帅,马谡当然也想过,断水道不利影响是瓦解军心,但是也有机会使蜀军能不惜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当年项羽与韩信也是这样取得胜利。

只是可怜的马谡在慌乱之中,没有想到。项羽当年的背景是全国反秦,而项羽早以杀得秦军人人惧怕,而韩信当年的背景是早派一支军马偷偷去劫赵军的营寨。胸有成竹。

等到张合的部队来到,盔甲鲜明,锐气正盛,他的部队正如他的威名一样,让人未战先胆寒。只有当双方旗鼓相当,或者相差不太悬殊,士兵才会死战。或者说只有死战才能突围。古代战争,将领对士兵的影响可以说是绝对的,无论是自己还是敌人。这次北魏兵实在是太强大了,一听到是张合带的兵,蜀军早已经有些胆怯,再一看到他的部队那么有杀气,那么威武,数量庞大,可谓人人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死战也不可能突围。意志早已经被摧毁。没斗志的军队跟一盘散沙有什么区别?

当时的张合,作为名将,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所以他不急,他可以等,等你马谡的军心瓦解得差不多的时候,他才收拾你。

双方使用的都是心理战,只不过优势,主动权已经全在张合手上。此时胜负早以分晓,老天真是给马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