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300勇士电影

上网查了一下,这部电影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所以对它的真实程度我们不能提太高的要求。有人说:《斯巴达300勇士》是好莱坞的意淫。我很同意。美国人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温泉关战役,读出了“为自由而战”,读出了“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冷兵器时代确实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但我还是很怀疑斯巴达是不是就是影片所展现的那样。当然,抛开历史不谈,这部商业大片还是相当成功,阴谋、背叛、情色,具备了吸引眼球的各项元素;恢宏的史诗气度,粗犷的打斗场面,暴力美学的镜头,也颇具震撼人心的效果。加上,我个人又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总的来说,还是看得很过瘾。顺便说一下,我很喜欢影片中的王后角色,觉得她有一种高贵的母性。她不漂亮(最起码比不上占卜时床上的那个女子),却美丽动人。

这部影片剧情上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比如:300勇士前面的战斗未免打得太容易了一点,而最后一战又未免失败得太快了一点。按照正常的逻辑,先前凶猛异常,最后一战也应该死命拼杀一番。难道国王和战士们已经洞悉了必败的命运,索性放弃了抵抗,挥刀弄枪只是敷衍一下?这又未免不像斯巴达人的性格。

影片中有一段:驼背的长得像怪物一样的斯巴达人向国王请缨,国王说,我不能用你,你要有所贡献可以,请打扫战场。(大意)我觉得国王太不照顾这个“怪物”的自尊心了,所以事后这个“怪物”背叛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说国王有所失,就失在有的时候太傲慢了。

众所周知,斯巴达人的结婚生育都是用一种优生学的原则去安排的,体弱多病的婴儿甚至一生下来就被处死。影片中也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点。这使我想起了早期的一部硬汉电影《兵人》。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这是非人道的,太残忍了。虽然跟古人谈人道主义有点超前,但对这种做法我还是不能认同。

有人对体现“荣誉、勇敢”的斯巴达精神赞赏有加,我不以为然。斯巴达人的所谓“荣誉”更多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荣誉感,集体主义在我心里就跟民族主义差不多,虽然也可能真挚,但未免太狭隘。而他们的“勇敢”,大多体现在战场上,更确切的表述是一种无知者无畏。难怪,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为悼念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死难者而发表的“丧葬演说”中,就说:我们能够冒险;同时又能够对于这个冒险,事先深思熟虑。他人(指斯巴达人)的勇敢,由于无知;当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所以,我觉得斯巴达人的勇敢是一种近乎于动物式的凶猛。

王小波先生在他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这样写道: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我是一个不喜欢被设置的人,所以,给我选择,我肯定不愿意呆在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