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蒙古族歌曲:为什么草原是白云的家?)

天然草原和民族文化是内蒙古的两大优势,而最大的优势,是二者的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中华民族文化能永远焕发青春,是因不断地注入来自北方民族的血液,不断受到游牧文化的熏染,这是文化杂交带来的优势。 内蒙古草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哺育了以蒙古族为主的伟大民族,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的历史像蒙古史那样波澜壮阔,影响深远,哪个民族的社会组织,经济文化,以及气质、性格和情感与天然生态环境结合得那样紧密,使人一听到长调歌曲和马头琴的旋律,草原就展现在眼前。他们诗歌的音律,有的与马蹄的节拍相合;他们摔跤的英姿像展翅的雄鹰;他们对朋友的情感,像蓝天那样深沉,像白云和牛奶那样纯洁,像百灵鸟那样亲密,像凑昂那样辽阔无边。

大地母亲的孝子

农耕民族常把带土和水的词视为贬义,如土包子,土里土气,例如粪土、水货、掺水分、淡如水,主张人定胜天,愚公移山。蒙古人视天为腾格里父亲,大地为额托格母亲,山脉、土地都是母亲身上的肉,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他们祭天、祭水、祭山、祭敖包、祭大石。祭了湖就不吃湖中的鱼,祭了山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许动。禁止往河中倒脏物,或洗任何东西。面向太阳、河流解手要受罚。不许黄昏后去河中取水,非取不可,必须先向河施礼,并说明缘由。送葬避开河流。禁止用锐利物品挖地,特别是河边湿地绝不许动。一般不土葬,若土葬将草皮盖好,或用群马踏平,不留冢堆。

敖包山、罕山都是圣地,是蒙古族古老的自然保护区。牧民把山比作男子,水为女人,山水相连,幸福美满。歌中唱到:“在这金色的大地上,奔流不息的伊敏河,给我希望和力量的,世界上只有你一个。”

“每当那驼队叮咚走过,草原的黄昏多么迷人,望着天空灿烂的云朵,心中的歌儿献给草原,草原,我的母亲。”

蒙古歌唱出了与自然的和谐,人:“吉祥欢乐的夏天,你们大雁自由飞翔,为何来到塞外草原。”雁:“冬去春回,四季循环,南方的炎热催我们归还。”人:“正值金秋美好时节,为何却要奋飞向南。”雁:“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四季歌唱道:“春天到了,草儿青青发了芽,本想留在春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夏天到了,百花齐放,本想留在夏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秋天到了……

蒙古族的古老传说中,孩子问母亲,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搬家?母亲说,我们要是总固定一地,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移动,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感到舒服。

生态学中心是一个“爱”字,爱家园,爱地球,爱一草一木,蒙古歌把家乡、母亲、情人、山水、草木、家畜和野生动物都融入草原,唱出了人类热爱大自然的最强音,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歌曲”。“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哟,我的天堂。”“古往今来多少世纪,大地奉献爱的情谊,人类在你的怀抱里繁衍生息,编织生活,可歌可泣。”

花草树木的保护神

当你用钱买牧民的奶制品时,他们会不高兴,认为钱是脏的,而牛奶是洁净高贵的,因为是用草换来的,甚至认为牛粪也是干净的,因为牛就是吃草的。他们常把自己的家乡取个植物的名字,如海日苏(榆树),吴来斯(杨树),德日斯(芨芨草),女孩的名字也多与花草相关。你只要喊几声其其格(花),那德玛(牡丹),那日苏(松),这些花草的名字,就会有姑娘从蒙古包出来向你微笑。蒙古人以草记年,草一青为一年。问几岁,答曰几草。布利雅特蒙古人传说森林之神是位白胡子老头,骑马或骑鹿,他喜欢清洁、安静、爱听故事,因此在树林里不能大声说话,如果树倒了,会带来灾难,蒙古人非常熟悉当地植物,特别是牧草,药材、食用和带茶植物。

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个文字,它们经过千年磨合,组成篇篇文章,使得草原成为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名战士,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坚不可摧的部队,它们是经历了千万年严酷环境考验的幸存者,是捍卫脆弱生态环境的最后一班岗。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老师,给人们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草原就是众多专家学者的母校,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朋友和亲人,草原就是有益的海洋,爱的大家庭。

野生动物的朋友

蒙古人及其先祖崇敬狼,喻为天狗,作为图腾。蒙古族牧民认为狼在草原上走动,能提高牲畜的警觉,有利健康。没有狼,草原上的黄羊都成了跑不动的大胖子。狼是天赐的,不能杀绝,草原上的围狼活动,常作为战术演练,最后放走母狼和狼仔。

天鹅是天上的圣鸟。传说在一个非常贫穷的蒙古族家庭,小伙子已长大成人,可是没人来提亲,后来每天有7位漂亮姑娘来池塘洗澡。小伙子藏了一位姑娘的衣裳,那六位化作天鹅飞走了,没有衣裳的那位只好嫁给了小伙子。天鹅媳妇养育了十个像天神一样的儿子,要回了原来的衣裳,恢复了天鹅的原型,慢慢飞上了天空。父子们端着新鲜牛奶,用手指弹向天鹅妈妈飞去的地方。从此蒙古人就有了用牛奶祭天鹅的习惯。

蒙古族将雄鹰作为民族英雄的象征,原来蒙古人也用鹰狩猎,不过在非狩猎期再放回大自然,一位猎人昏倒在山涧,有一老鹰给他喂食,后来猎人告诫人们,再不要用鹰狩猎。布利雅特蒙古人认为鹰是奥耳杭鸟之子,他的父亲想知道南方的新宗教,派儿子去探视,因路远,儿子变成了鹰,布利雅特人认为鹰是自己的祖先,是有神灵的主神。

蒙古人认为是燕子给人类带来了火种,蒙古人爱鸟,甚至把麻雀也列入重点保护动物了。草原上有众多湖泊,他们是鸟的海洋,爱的海洋,每株芦苇旁都有友爱,每片草地上都有关怀。这里有成千上万对鸟的亲人,成千上万个美满的鸟的家庭。

蒙古族自古就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环境保护法。重点保护动物中,麻雀、蛇、青蛙、野猪都在其内,并严格限定狩猎期和处罚办法。

野生动物是蒙古族牧民的朋友,也是老师。他们从狼那里学到狩猎技巧。狼实行儿女***有,有一只母狼轮流看护所有的狼崽,其他母狼出猎,猎物***享,牧民同样有***享食物和善待孤儿的习惯。

家畜的亲人

畜牲是常用的骂人话,可是蒙古人从不对牲畜所粗话,更不打骂,对马以朋友相待。

以情服畜,以畜管畜,发挥头羊、儿马的作用。放牧呈半野状态,任其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采食玩耍。即使牲畜犯了错误,触犯了牧民,如母羊不要羔子,不处罚,而用劝奶歌(呔咕歌)感化,直唱得母羊流着眼泪给羔子喂奶。劝奶歌各地有别,多数只有呔咕两个音的歌词::“呔咕,呔咕!不长乳房的飞禽,还用虫虫喂养雏鸟,你这奶头大大的母驼,怎么忍心把亲生羔子抛弃,呔咕,呔咕,呔咕!”

牧民非常熟悉自己的牲畜,有时一天下了上百只几乎一样的羔子,牧民都能一下子分辨清。关于马的名词蒙语不下千条,只要听到马倌的三言两语,就能从马圈中找出要的马。

傍晚,留在家的羔子,伸长脖子叫着,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的归来,归牧的母羊群,当听到羔子叫声后,再也不听看管,老远就直冲羔子群。那母子相互寻找的焦急样子,让人可怜。相见的亲热场面又让人宽心。牧区的春天,每天都演出这激动人心的母子相会的一幕。

一个失去妈妈的小羊羔,被小女孩抱大。女孩上学后,小山羊天天草晨准时钻进蒙古包,叫醒小女孩,并送上一程。当卖这些牲畜时,牧民怎么能不难过?为解脱心中的悲痛,从前还经常举行放生仪式,指定某些牲畜任其老死。他们不仅用牲畜劳动,还要付出感情。

古代蒙古人认为马是六神所生,就连撒尿的地方也是洁净之地,是选择建蒙古包的所在。蒙古族小孩每到10岁,就参加男子汉仪式,在暴风雪的冬天举行长途骑马拉练。一个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当时超过20名步兵的战斗力。资本主义前的世界,就是马踏世界。没有蒙古马,欧亚大陆的历史就要重新编写;没有蒙古马,祖国的疆土就没有现在这么大。

马是群居性动物,马群组织严密,大群里面有小群,小群就是一家子。儿马是家长,拥有多匹母马和马驹。儿马对自己的家庭非常负责,马倌只要有好几批儿马,马群就平安无事了。马虽为一夫多妻,但儿马绝不与自己的亲戚交配。小母马到了发情期,大儿马就把他们赶出马群。马性格外向,动作优美潇洒,叫声洪亮,表情丰富,全身都能表达,特别是耳朵, 马倌能与自己的杆子马长时间交流。

草原游牧畜牧业是生态剧目的舞台

几千年来,草原实行游牧,逐水草而居,牲畜主动找草,草少了自动离开,夏秋奔向北部凉爽的高地,冬春南下温暖的沙带。

蒙古族牧民以水草为第一,牲畜第二,为了水草能很快恢复,牲畜能就近吃到新鲜牧草,人们不辞辛劳地进行游牧。

草原上的草组成草原,树木形成森林,鸟兽牲畜合成群。草原上的人们同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草原畜牧业劳动,如剪毛、接羔,为了不影响牲畜正常进食,必须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因此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帮助,渐渐成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草原畜牧业的特点,在于移动,在于集体,在于与大自然的融合。

是蒙古包拯救了蒙古草原,固定的房子将把草原一块块吃掉,蒙古包是蒙古族天人合一,与草原融为一体的殿堂。只有蒙古包,水草才能很快得到恢复;只有蒙古包,牲畜才能天天最近吃到新鲜牧草;只有蒙古包,才能使人类成为地球村的普通村民。圆圆的蒙古包把朋友和亲人紧紧围拢,它好像白莲花的花蕾,孕育着忠于大自然的人们,成为当代的若亚方舟。

草原畜牧业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建成了不受后勤约束的有明显游牧特色的强大部队。正如罗马教皇使者普兰若加宾尼所说:“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服从主人,更团结一致,在他们中间,殴打、口角、伤人、打架之类的事从未发生过。乐意***享食物。在饥饿的时候,唱歌作乐,好像吃得很好。他们中间没有小偷,他们从不说谎话,妇女是贞节的,听不到她们有什么可耻行为。”就是靠这个由普通牧民组成的,赶着羊群的部队,横扫了欧亚大陆,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草原畜牧业是游牧文化的载体,它造就了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放民族。宽容互爱的良好风尚,使得妇女的作用增强,草原游牧畜牧业的顶梁柱,不是男人,而是蒙古族妇女。为适应游牧生活,草原上活动着马车商店、流动放映队、马背教师、蒙古包小学、马背医生,还有闻名中外的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成为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部分。

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牛羊肉,而是别具一格的艺术,是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是游牧民族的智慧和开阔的胸怀,是纯真的爱情的花朵,是人类希望的火焰;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皮革和绒毛,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战斗、信仰、艺术、快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