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破碎的终点站/死亡即将来临。
2000年的美国
导演:黄毅瑜·黄毅瑜
主演:戴文·萨瓦
艾丽·拉特
科尔·史密斯
克里森·克拉克
时长:98分钟
获得土星奖最佳恐怖片和最佳新人奖。
因为没有太大的勇气,我总是以不吓到自己为原则远离恐怖片。后来听说适当的恐怖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理承受能力,有益身心健康。有一天同学推荐《最终目的地》,名字很吓人。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是一部青春恐怖片。在我的理解中,所谓青春恐怖片,就是依靠俊男美女的演绎,注重营造心理恐怖氛围,不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吸引观众,更适合胆小怕事、想被吓到的人(比如我)看的电影。于是,拉起全宿舍的舍友勇敢起来,大家惊恐地围坐在一起。
当剧中的那群高中生欢天喜地登上180航班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次航程的最终目的地并不是机票上注明的巴黎,而是人生旅程的终点——死亡。亚历克斯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登上了飞机。就在起飞前几分钟,他做了一个噩梦,飞机爆炸了。他猛然惊醒,发现梦里的情节正在一个个发生。他大喊飞机要爆炸了,却被保安拖下了飞机。一同下飞机的还有卡特,一个对有人捣乱非常生气的同学,他的女朋友,一个女老师,比利,一个迟到的同学,克莱尔,一个相信亚历克斯的女孩,还有亚历克斯的好朋友托德。在候机室里,当一群人用各种眼光看着亚历克斯的时候,180航班在空中爆炸了。
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就要把空难造成的心理创伤展现给这七位幸存者,描述他们被空难改变的生活。因为是恐怖片,慢慢逃出来的人发现噩梦才刚刚开始,死神似乎下定决心要再次抓住这七个从手中溜走的人。于是,他们陷入了频繁的事故中,死亡开始一个一个带走他们...
这部电影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每个人的死法都不一样。有时候,它给你一个死亡即将来临的暗示,给你各种可能去猜测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最后让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死去;有时候,死亡是如此突然,以至于你无法相信。在这部影片中,死神并没有以通常的披着黑色斗篷、手持镰刀的物理方式出现——一阵阴风吹来,镜子或其他反光面出现转瞬即逝的黑烟,你就知道死神来了。
两个人的死更折磨人。
第一个人死在浴室里。随着镜头的晃动,我突然发现卫生间里杀人的方式竟然这么多。你可能手里拿着吹风机,或者摸着其他电器,但是脚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水,触电了;也有可能踩到地上的东西(比如肥皂)滑倒,头重重地撞在浴缸之类的硬物上;我可能会不小心用不太干净的剃刀或剪刀弄伤自己,并受到感染...我很高兴这种恐惧是可以接受的。旁边一个jj突然叫了一声,差点把我吓个半死——看来和其他人一起看恐怖片也未必能减少恐怖。
厨房里又死了一个人,这次折磨我神经的时间更长了。镜头不停的在那些刀,水壶,煤气灶中游走,我不需要那个jj尖叫来衬托。我已经觉得后背很冷了。我想起了古龙的话:“死并不痛苦,痛苦的是等死。”
也有几个猝死的——只是和朋友聊天,一眨眼,那些年轻的生命就消失了。生命真的是一个脆弱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它。
亚历克斯发现了死亡的杀戮法则,开始和其余的人一起与死亡作斗争。有一段时间,他们似乎从死亡中逃脱了。其实死亡是不会输的,因为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同一个最终的归宿——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但这些从180航班空难中逃出来的人,得罪了死神的权威,所以死神想快点摆脱,坚持让每一次死亡都成为意外。
看完这部片子,有两个疑惑和猜想:
1.谁给了亚历克斯各种关于死亡的提示?如果他生来就有特异功能,那为什么写着死者名字的小纸片在他死前就飘到他手里了?是死神想玩猫捉老鼠,还是某个反对死神的神干的?
2.为什么死神一开始似乎急于杀了他们,但接连杀了几个人后,又休息了半年才再次下手?可能是死神累了,还是想让幸存者失去警惕,然后再杀一次?
不过既然是娱乐片,就不要太在意。本来期待今年的续集多多少少会有交代,但是看了简介才知道续集的导演、编剧、主演都换了,故事是新的开始,有点失望。我觉得续集里应该让第一集的幸存者结婚,在他们拥有不想失去的东西,怀念生活的时候,让他们一次又一次被意外骚扰,让他们一直处于等待死亡的恐惧中——是不是有点残忍?哈哈。
决心以后做到以下几点:卫生间不排放,瓷砖上防滑垫;不要在电脑前喝水;过任何马路时,要减速慢行,看着通过;火车来时,请远离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