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这么红?

花的红色是热情的颜色,强烈、奔放、激动人心、鼓舞人心。红紫色的春天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为什么花这么红?人们在赞叹的同时,不禁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为什么花这么红?首先,它有其物质基础。无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中都含有由葡萄糖转变而来的花青素。当它呈酸性时,它看起来是红色的。酸度越强,颜色越红。碱性时呈蓝色,碱性更强,变成蓝黑色,如黑菊花、黑牡丹。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它是紫色的。五颜六色,红蓝交汇,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表现出来的。

为什么花这么红?还需要用物理原理来解释。阳光经过棱镜或水滴折射后会被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波长不同,红光的波长和紫光的波长都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长长的红色光波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会觉得是鲜艳的红色花朵。同样,中性花青素反射紫色光波,碱性花青素反射蓝色光波,胡萝卜素成分不同,所以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中含有空气,会反射所有光波。有些花瓣,表面有更多细小整齐排列的玻璃球,看起来像天鹅绒,能像钻石一样强烈地反射光线,颜色也更鲜艳,比如一些月季花。为什么花这么红?以及它的生理需求。不同波长的光包含不同的热量:红色、橙色和黄色波长包含更多的热量;蓝光和紫光波长短,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很嫩。在野外,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含有大量热量的长波光波,不会造成灼伤,有保护作用。蓝花生长在树下和草丛中,反射短光波,吸收弱的长光波,热量较多,有利于其生理功能。也有许多开白花的阴性植物,有些在夜间开放,反射所有的光波,这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很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尔会有黑点,因为黑色吸收了所有的光波,热量太多,容易被伤害。为什么花这么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都是绿色的,而花药和花粉是黄色的。在光谱中,与绿色相邻,长波的一端是黄色、橙色和红色,短波的另一端是青色、蓝色和紫色。我们可以说颜色从绿色开始,发展到长波端,由黄色变成橙色,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端,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该是最晚出现的颜色,也是进化旅程中最鲜艳夺目的颜色。为什么花这么红?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昆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裸子植物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青素轻,授粉受精,都是风媒花。后来被子植物出现,昆虫繁盛。被子植物的花分为花萼和有花被的花冠(花被和花冠统称为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更加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有的有蜜腺,分泌花蜜,有的散发香味,成为虫媒花。“蜜蜂争夺蝴蝶的芳香”,昆虫为花朵授粉受精。

为什么花这么红?最后是由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缓慢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牡丹,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创造出一个野生的原始物种。花是单瓣的,只有一种粉红色。经过人工培育,就在当时北宋中期(11世纪),几十年间,一片花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娄子(花心凸)、平行蒂等不同姿态。粉色创造出深红、肉红、紫、深紫、黄、白等各种美丽的颜色。再比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片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只有两三百年,但品种却有上千种,形态各异,颜色各异。再比如虞美人,已经培育出红、黄、橙、白四种颜色,但蓝色从未出现。上世纪末,美国著名园艺育种家普班克发现了一种花瓣上有一层雾气的虞美人,并对其进行了专门培育。到本世纪初,已培育出各种深浅不一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品种。花那么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工培育的结果。

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写下了为什么花儿如此红。影片在1963上映后,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歌词

为什么花这么红?为什么这么红?啊,红得像燃烧的火,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为什么花这么新鲜?为什么这么新鲜?唉,太难得了,让人舍不得离开。它是用青春的鲜血浇灌的。唉,太难得了,让人舍不得离开。它是用青春的鲜血浇灌的。啊,红得像燃烧的火,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