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FACE/OFF对医学方面,医学方面,医学方面的评论大概是300字。

从美国这个“换脸”手术的案例可以看出,现代医学所谓的全脸移植手术,其实和电影《FACE/OFF》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仅适用于因疾病或外伤导致面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因整容需要不实施。面部移植在患者选择和手术执行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伴随这一手术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其实整张脸移植手术一直都有争议。在2007年对烧伤整形外科医生的一项调查中,虽然78.7%的医生承认现有的医疗技术无法满足所有面部损伤患者的需求,但只有26.2%的医生同意在免疫抑制的基础上进行面部移植等CTA(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更有10%的医生反对所有CTA。这是为什么呢?

CTA是一类手术的总称,包括手移植、腹壁移植、面部移植。与传统的器官移植(如肝移植、肾移植)相比,CTA的独特之处在于移植物的组织类型更复杂,涉及的功能更多,操作难度更大,经验更少。其中面部移植尤为突出。人脸不仅涉及外貌,还包括表情、视觉、呼吸、咀嚼、感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功能。面部毁容不仅会带来上述障碍,还会给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尽管整形外科技术不断进步,但仍然不能满足一些重症患者重建面部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面部移植”就成为了这类患者治疗的最终选择。

面部移植是个好主意,但不会一蹴而就。1963年,一群厄瓜多尔外科医生首次尝试手移植。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手部移植可行,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然而,这次冒险的结果令人失望:由于缺乏强效的免疫抑制剂,移植的手在术后三周出现了强烈的排异反应,不得不切除。1976环孢霉素A的出现,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手部移植的兴趣。移植的手坚持了300天,但强烈的皮肤排斥反应还是让手术失败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联合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抗排斥效果,法国、美国、中国三组医务人员终于分别实现了手移植成功。因为手的组织结构与面部相似(如肌肉、骨骼、运动和感觉神经、小血管等。),手部移植的成功激起了人们对面部移植的热情。

时至今日,面部移植仍然是争议中面部重建的终极手段。科幻小说故事中神奇的“换脸”在医学实践中还远未实现,其主要障碍与其他移植手术相似:异物引起的排斥反应。要克服这一障碍,只有基础医学研究中的人造器官等重大突破才有望解决。在此之前,医生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第一,他们不需要移植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面部重建效果。第二,希望一旦采用面部移植,移植后的面部功能可以通过技术更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