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有哪些地方用中国元素命名?
最早用中国元素给月球的各种形貌命名是在1961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8个中国名字在用到了月球的撞击坑命名上。为月球上的撞击坑命名用到的人名有祖冲之,是我国古代非常优秀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70年张衡也被应用为月球地名。他是我们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数学家等,也为我们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70年应用的名字还有郭守敬、石申和万户。郭守敬是元朝时期的天文学家在数学,水利和仪器制造方面也有简述他于1276年修订新立法,并且还制定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时针是我国战国中期的天文学家,他和楚国人甘德的著作被合称为《甘石星经》,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万户我们都很熟悉,在小学课本里就介绍了他的事迹。他是一个冒险家,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身处明朝的他当时做了一个超前实验,在椅子上绑了火箭后自己坐在上面,手上还拿着两个风筝,他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向天空,不管结果如何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都值得称赞。
1976年还用到了嫦娥、景德来给撞击坑命名,用万玉给月球上的月溪命名,这些名字不是特指某个人,只是我们古代人的常用名。北宋著名发明家毕生和东汉时期的发明家蔡伦都被用来命名,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张钰哲的名字在2010年也被用于命名撞击坑。
相比于获得批准的2000多个月球地名来说,中国元素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为我们的月球和深空探测工程岂不得比较晚,在最早的时候没有申报过月球地名的命名,但我相信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和地名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