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新闻网的发展历史
1999年3月6日,依托聊城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广播电视科每周一次的电视新闻节目《一周要闻》的解说词制作的“聊城师范学院新闻网”(2002年改为“聊城大学新闻网”,2009年元旦更名为“聊大新闻网”)首次在校内网亮相,聊城大学的网络新闻由此开始。当时制作网络新闻使用从网络中心借用的一台普通联想商务机,并兼做服务器。新闻内容就是每周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由广播电视科制作维护,每周更新一次。即便如此,当时在全省高校也是新闻触网比较早的院校。作为对电视这种媒体用户无法重放的遗憾来说,网络上这一个“补丁”多少有所弥补。至少可以成为查找电视新闻的依据。由于设备和人员的限制,电视节目拍摄制作、网络新闻更新都由一人负责,难以获得更大发展。网站还采取拍摄、画面抓图等方式增加了图片新闻,使网络上的这个“新闻补丁”有了更多的可视性。还制作了视频点播页面,将宣传学校的专题片制作成流媒体,这在当时也是很前沿的网络服务。
同时,在每周更新网络新闻之外,该网站还为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制作了“校园文明建设专题”网站,配合学校各项政策的出台,在网站上分别制作宣传专页。
网络新闻的开设不仅方便了校内外信息的沟通,在兄弟院校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也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9月,学校为网络新闻配备了专用的服务器,由广播电视科负责使用管理。广播电视科及时将原来的静态新闻使用动态网页技术进行更新并更名为“聊城大学新闻网”。这是网络新闻第一次大改版,完成了从静态网页到动态数据的技术转换。这次改版采用Asp+Access结构,在当时是成熟的动态网站技术。改版程序由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学生李卓完成,2004年李卓毕业后,交由他的学弟郗灿峰维护。期间,环境规划学院学生林彬加入,负责新闻服务器的安全维护。这两年中,这三个人组成了网络新闻从服务器安全维护到网站程序编制的黄金组合。2004年5月,从界面和功能上做了又一次调整,形成网络新闻第三版。从改版为动态网站以来,编发网络新闻8326篇(不含由于程序故障丢失的半年资料)。
2003年9月,配合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制作了大运会专题网站,并与比赛现场的电子计时等系统做了***享连接,使得现场成绩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在网站上查到。前来采访的省内二十多位媒体记者对此称赞不已,每天的比赛信息和所需资料大都可以从专题网站获得。几天中编发新闻报道175篇,提交各种资料750篇。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同步。
2003年11月,配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制作了“党代会专题网站”,开设了“党建知识”、“辉煌历程”、“我校党建”、“校党代会”等专栏,完整保留了第二次党代会的全过程,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作用,还成为第二次党代会的网上资料库,在党代会结束数年后,还不断有人访问,查询资料。
2005年8月,制作“保持***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网站”,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重要的信息发布和学习交流的窗口。编发各类文章1155篇,并设立了投稿排行榜。
2002年12月,学校成立新闻中心,网站遂归新闻中心负责管理。后来在新闻中心设立了网络新闻部,专门负责新闻网管理。网络新闻从制作初期就兼顾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上网。2004年改版时,制作了《聊城大学报》的动态网站,提交每期报纸的内容,开设读者讨论组,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实现编读交流。2005年开始,筹划实报上网。到2006年开始确定实报上网程序,现转到华文网报平台。广播台网站经过几次改版,现在实现了部分音频节目的网上点播,增强了广播节目的交互性,延伸了广播的影响力,并加入全国高校广播联盟(中国校园广播网)。电视台网站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提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学术报告等的网上点播和节目评论。
2009年元旦,新版JSP+Mysql版网站有计算机科学学院本科生刘学涛、刘庆林开发完成并经测试正式上线。新版采用二级管理,各单位、各学院设自己的管理员,可自主提交新闻,经新闻网编辑审核后可在学校新闻网主页面显示,未经审核的通过的,可在各单位的二级页面显示。此程序运行两年来,存在访问速度方面的Bug,后经计算机学院研究生田野、传媒技术学院教师徐连荣等修改,2010年开始增加了一键分享和第三方视频平台等功能。目前,学校大型网站群系统已通过招标,新闻网正在考虑在该平台上使用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