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孙正聿的观察与理论无涉
并非学哲学的,哲学只是个人爱好,但是颇为羡慕学哲学的,故而不敢妄加评论,对于孙正聿教授的哲学目前也只看了《哲学修养十五讲》和《哲学通论》,给人启发很大。
引用百度百科的孙正聿教授总结:
其一,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即把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变革人们构成思维的诸种前提,从而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实践活动;
其二,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为人们的全部思想和悉尼各位提供世界观意义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本体”永远是作为中介的自我扬弃的;
其三,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既不是以“表述”方式陈述时代的经验状况,也不是以“表达”方式传递人们对时代的情感意愿,而是以“表征”方式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表征”是哲学的存在方式;
其四,辩证法理论是关于思想具体的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的内涵逻辑,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以《资本论》为标志的历史的内涵逻辑;
其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出发去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改革,把追求“世界何以可能”的哲学变革为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学;
其六,以哲学方式面向现实,需要时代精神主题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使哲学真正成为“思想中的时代”。
至于还有几点,因为没有了解过多,所以不敢妄言。我个人的一点浅显的收获:
哲学是反思思想的哲学,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思之。哲学的目的是用这种反思,将我们理想思维的世界图景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现实的自在世界,是将我们人类心中的美好构想转化为现实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