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车难题”是数学伦理领域最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
因为这涉及到道德和功利主义。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如下: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正朝他们驶来,一会儿就会把他们压扁。幸运的是,你可以拉动一个杠杆,让电车行驶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是这个疯子把一个人绑在了另一条电车轨道上。考虑到上述情况,你是否应该拉杠杆。
电车难题最早由哲学家菲丽帕·富特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堕胎与主义的双重影响》中提出,用于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尤其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这样的观点:大多数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大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的选择应该是拉杠杆救五人只杀一人。但功利主义的批评者认为,一旦你拉动杠杆,你就成了不道德行为的帮凶——你对另一条轨道上一个人的死亡负有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如果你处于这种情况下,你被要求做一些事情,你的不作为同样是不道德的。总之,没有完全的道德行为,这才是重点。
许多哲学家以电车问题为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常常迫使一个人违反自己的道德标准,仍然存在没有完全道德实践的情况。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在面临第一种情况时会选择转换轨道:他们可以转换轨道,让电车撞上一个人,或者他们不转换轨道,让电车撞上五个人。但是,面对第二种情况:把路人扔下天桥,让电车出轨救五个人,或者不做,让电车撞五个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做。它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人类拥有的道德直觉像功利主义一样运作,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它像道德义务论者一样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