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是谁,这句话有何典故?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词句中的伯仁指的是晋朝时期的周顗。这句话是当年王导说的一句话,意思是我没有杀周顗,可是周顗因为我而死,我很惭愧

典故

这里的恩怨情仇,要从王导的哥哥王敦开始。当年王敦叛乱,他的弟弟王导害怕被牵连,于是请求名士周顗进宫求情,请求皇帝能够网开一面。

的确,周顗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晋国皇帝免除了对于王导的处罚,可是不善炫耀的周顗并没有将自己向皇帝求情的事情给王敦说。

等到王导被赦免了之后,开始忌恨周顗当年不帮助自己,并将这件事铭记于心。

后来哥哥王敦总揽了朝中大权以后,有一次问周顗这个人怎样,弟弟王导默不作声,于是王敦认为周顗十恶不赦,于是将其杀掉。

后来王导在整理皇室文件的时候看到了周顗为其求情所写的奏章。一时痛哭流涕,感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悔恨自己误解了周顗,是自己的不做声害死了他。

这是这句话的起源和背景故事,后来人们将这句话应用于其他的场合,比如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了别人的损失,包括人身和财产,在表达内心的惭愧时可以用到。

的确,世间很多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我们能把控的,有些是无法把控的;有些是直接因为我们而起的,有些事间接因我们而起的。我们要做个明辨是非的人、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