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声音好听吗?
是的,是陈大发和你的丈夫彭于晏·玉燕听的。电影的设定很简单,节奏清晰明了。无声的爱在《听说》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无声的缺陷变成了一种只能用肢体来表达的表达,成为了电影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好框架。
现在日本电影《声音的形状》已经在影院上映了。故事讲述了听力障碍女孩妮子西宫和曾经伤害过她的少年石田将也的故事。
说实话,我没看过漫画,因为《你的名字》大火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默默的推声音的形状,所以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第一次看到介绍,想到的是“听到”,同样是表达感情的肢体语言,但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在现实世界的大街小巷,一个是在一所中学,学校里的故事“声音的形状”多了一个校园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毕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很常见。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因为校园霸凌是因为忏悔和救赎,青春的任性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从而伤害到别人。当他们转身称自己为受害者时,他们只想到赎罪,他们认为他们的消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敏感、脆弱、不堪一击,它生动地描绘了学生的心灵。
首先,女主的长相很特别,没有声音,还用甜甜的笑容告诉大家自己是听障,引起了原本冷漠的男主的注意。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围绕着校园霸凌。他们欺负女主,嘲笑女主拔出助听器扔掉笔记本,直到女主转学,男主才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时间的转折点应该是男的把女的笔记本扔到池子里去捡,男的也坐在池子里准备下一个镜头。京都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那个男的已经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他所理解的比别人告诉你的更让你清楚,但是这个时间线的切换显然过于仓促。
进入一个新的时间线,男主和女主进入高中,因为男主被欺负后和别人分开,出现类似自闭症的症状。内心自卑的人不敢直视人,眼睛总是向下的。他又遇到了她,开始了自己的救赎,因为她在学手语阻止她抢他,但她不知道自己一直暗恋着他。
但是,爱上了犯罪者?嗯?如果说前半段故事很正常,后半段会让我看起来很傻。豆瓣上的一个评论是,“圣母玛利亚莫名其妙,却无缘无故被撕,无缘无故被和好。一秒钟,她还昏迷不醒,她就能拔出所有的器械,跑到公园里去找她的情妇。”设定是什么?
原本校园霸凌的主题转变为青春的救赎,暗恋被撕逼和好。原片是弱势群体的延伸,是自我救赎,但不知道谁在拯救谁。但故事的结尾,男主面前每个人脸上的X都落下了,男主心中长久以来的压抑终于放下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升华。
不可否认京都动画的一贯水准是画风优秀,bgm优秀,细节优秀。不过这样的剧情设定真的是硬伤,没看过漫画的观众会不解。但是,如果一部电影的设定因为他们看不懂而需要用漫画来补充,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