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明月,笔下清风
读到弘一法师李叔同,就不能不读另一位人物,他就是李叔同昔日的学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
李叔同在浙江省第一师范任教时,发现丰子恺具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因而格外关注他。又见丰子恺悟性极高,索性破格收他为入室弟子。
李叔同曾对丰子恺说:“你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任教,没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以此为业。”
启蒙老师这一番话,确定了丰子恺的一生。从此,他专心学画,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于艺术事业。
有一天,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究竟怎么回事呢?
原来,丰子恺作了一幅画,一群孩子张大嘴巴,跟着老师学唱歌。画中人物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但是,惟妙惟肖,极为传神。
你看,孩子们齐声合唱,一个比一个唱得认真,一个比一个唱得卖力。
奶奶快点,锣鼓敲起来啦,我要听锣鼓,快呀快呀!小弟弟急得拽着奶奶一路小跑。
瞧这祖孙俩,有多腻歪。
丰子恺认为这正符合中国画中“意到笔不到”的意境 。他不画人物的眼睛,有时竟“偷懒”得连耳朵和鼻子也不画了。
泰戈尔这样评价说:“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童真带给丰子恺丰富的艺术灵感,丰家七姐弟也就成了他漫画里的人物原型。
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
简单而又家常的画,从穿衣,到唱歌,到玩耍,处处洋溢着人世间最温暖朴素的情怀。
丰子恺以敏锐细腻的观察视角和别出心裁的绘画方式,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充满温情和趣味的漫画。
成年人的世界平淡无奇,孩子们的世界天马行空。在丰子恺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童真诗意。
他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丰子恺宠爱孩子,欣赏孩子,常常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成人的世界。他的内心,有着孩童般的纯真率性,善良与美好。
他的画极其家常,温柔敦厚,不刻意,不张扬,诠释着日常生活的真、善、美,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更有慈悲之心。
丰子恺不但成为风格特殊的画家,而且在音乐、书法、散文、翻译等方面也做出卓越的成绩。
1918年,李叔同剃度为僧,号弘一。由于深受弘一大师熏染,又是大师的得意门生,29岁时,丰子恺拜弘一大师为师,正式皈依佛门,成为弘一大师在俗学生中唯一的一个。
我不懂绘画,然而丰子恺先生的画,率性纯真,让人沉醉其中。我不懂书法,然而丰子恺先生的书法,雅致活泼,让人过目难忘。
先生的文字亦是如此美好: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翻译完丰子恺的著作《缘缘堂随笔》后这样评价他:“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厚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心若明月,笔下清风。